江汉风报道: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积极谋划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增收,逐步形成以“稻-油”轮作与加工为主、“小而美”特色水果为辅的三产融合发展体系。
整合土地资源,订单引领推动“小田并大田”
双垱村以“订单”为支点,以村集体领办合作社为媒介,引导农户发展订单水稻1069亩,与社会化服务合作联社签订社会化服务协议,让农户种有定向、销有方向、价有保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可降低成本65元/亩,农户普遍提高收益151元/亩,村集体获得收益132元/亩(居间服务费用+社会化服务补贴),综合效益为348元/亩。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双垱村将秉持“多改田、慎建渠、少修路”思维,整村推进“小田并大田”工作,强化与施工方的沟通与协调,高标准严把质量关,确保“小田并大田”建设工程项目在规定期限内按质保量完成。目标将合并前的小田3218块并为大田146块,清理堰塘48口,现已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宣传政策4次,协调处理问题10余条,工作专班两人一组100%落实走访入户。
深化“一村一品”,集体领办延长产业链条
为推动农产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双垱村积极争取衔接资金建设糯稻加工产业园项目。酒厂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由酒窖、酒文化展示厅、加工车间、榨油车间四部分组成,日产量750斤,库存酒量达到7万斤,产出的紫糯烧以其醇厚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赢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双垱村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实现年收入120万元。酒厂采取村集体适度规模化自主经营模式,以0.5元/平方米价格,流转200亩耕地生产酿酒原料糯谷,提供就业岗位5个,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双赢。
引进种植优质脆冠梨,致富渠道再拓宽
双垱村依托“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集体领办成立绿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0.8元/平方米价格流转150亩林地,其中100亩种植梨树,50亩种植桔树。自主经营瓜果特色品牌,注册“双垱脆冠梨”商标,严格把控从品种选育到田间管理的各个环节。梨园的除草、整枝、采摘、分拣、打包、装箱等工作均交由双垱村本村的村民完成,带动百余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同时新建358平方米冷库一个,存储翠冠梨等农副产品提升鲜果保鲜时长,截至2024年8月累计获利12余万元,柑橘也收获在即。
联农带农,共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下一步,双垱村将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根本措施,围绕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以产业建设抓手,通过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推进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为荆州区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通讯员:纪伟/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