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种养 循环农业 让养殖粪污“变废为宝”

江汉风报道:荆州区太湖港流域,为四湖流域源头,承担荆州中心城区及四湖流域安全饮水、调洪调蓄、生态补水的重要功能。近年来,随着太湖港流域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粪污处理难题,还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荆州区马山镇梅花湾村位于太湖港渠的上游,过去由于村内有一家大型的种猪养殖厂,长期以来养殖废水排放不仅影响了全村环境,也污染了太湖港流域水质。为了从源头解决养殖尾水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荆州区大力倡导绿色种养,引进专业的企业将养殖粪污集中处理,“变废为肥”。

荆州区马山镇梅花湾村党支部书记刘柏林介绍:养猪企业将沼液直接送到田间、鱼塘、果园,粪污“ 变废为肥”。现在企业没了污水排放,村民要沼液还要提前找村干部预约,实现了环境、社会、村民等的多赢局。

绿色种植不仅可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走进马山镇双垱村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区,成片的稻田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稻香。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水稻施用复合肥,价格高,还容易造成土壤板结。通过绿色种养施用有机肥,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水稻品质,增加了收益。

荆州邦富农合作社负责人王志艮介绍:我们合作社去年申报的绿色种养面积是1082亩,据估算,平均每亩能够替减8.83%复合肥,增产26公斤,增收可达65元,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为解决粪肥施用到田“最后一公里”问题,荆州区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创建“堆肥收集处理方、镇村联络协调方、运输还田作业方、项目管理方”四方联动运行机制,实现堆肥收集、发酵、生产、运输、机械还田无缝对接。作为“运输还田作业方”,荆州区福土社农机专业合作组建了一支53人的专业高效团结的作业队伍,每天作业面积可达2000亩左右,能够及时高效的将沼液和堆肥进行还田。

荆州区福土社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唐兵表示:今后,我们合作社将以试点项目为契机,不断健全运行机制,当好粪肥‘搬运工’,发挥好种养户之间的‘纽带’作用,努力做好农业绿色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

2021年以来,荆州区作为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区,打通种养堵点,变‘粪污’为‘粪肥’,带动太湖港流域26家规上养殖场粪肥基本还田,改善了太湖港流域周边生态环境,解决了沿线养殖场粪污流失、污染河道等环境治理问题。

荆州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媛介绍:三年累计完成试点面积30万亩,消纳堆肥3.28万吨,沼液15万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

(记者:胡嫚嫚、胡威虎/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胡嫚嫚、胡威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