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的种子在“暑假学堂”开出了花!TA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这个充满蝉鸣和稻香的夏日

有这样一批青春洋溢的大学生

怀揣着对社会的责任与热爱

成为“暑假学堂”的志愿者老师

让大爱的种子在这里开出美丽的花



曾经的他们

是教室里渴望知识

憧憬未来的被托管的小孩

如今的他们

带着梦想与热情

变身陪伴孩子探索世界

的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

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

在这里是一种大爱的延续

更是一种代代传承的美妙缘分

从这里出发 回归点亮希望

荆州市青少年宫“暑假学堂”托管班的志愿者曾旺,是长江大学法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作为土生土长的荆州人,十几年前的他在这里学习;今年暑假,他积极参与“暑假学堂”志愿服务,成为青少年宫托管班的一名老师。

被问到为什么会回到这里将温暖延续?曾旺说:“我身边许多同学都加入了‘阳光号列车’志愿服务队,每次看见他们参加活动后满足的笑容,心里总是很羡慕,老师也经常鼓励我们在课余时间里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我也是受到了他们的号召,想到留下过很多美好回忆的青少年宫,想要守护需要陪伴的孩子,尽自己所能回馈家乡。”



重回青少年宫,从学生变成“老师”,曾旺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锻炼了交际能力,也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

课外兴趣课程变多了,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更丰富了,公益类的暑假托管项目更是办在了家长和孩子的心坎上。

在孩子心里种下“爱”的种子

“好多孩子和我说特别喜欢来‘暑假学堂’玩,不仅能学到各种知识,还能增长眼界,再也不需要一个人无聊地待在家里了!”说起孩子在课堂上的状态,曾旺笑得很开心。

参与这次暑假托管班志愿服务活动,曾旺明显感受到孩子们与“暑假学堂”有了一种温暖人心的牵绊。



“还有个可爱的小女生,听说我曾经在这里学习,又来这里当志愿者,就说自己以后长大了,学到知识了,也要回来这里当老师。”曾旺说,当他意识到自己能为他人提供帮助、为家乡做出贡献的时候,既骄傲又自豪。

曾旺:希望以后能继续参加更多志愿服务工作,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更多人心中的那束光。

在荆州的“暑假学堂”

还有一些特别的“圆梦者”

他们和曾旺一样

用实际行动诠释

长大后 我就成了你




潘文倩,是石首市“暑假学堂”托管班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多年前的一个暑假,也是在这样一个明媚、炙热的夏天,一群怀揣赤子之心的大学生来到了她所在的乡村开展志愿服务。因为爷爷奶奶忙于务农没时间带孩子,于是家人便给她报了“希望家园”爱心托管班。

回忆那段时光,潘文倩到今天都清晰记得在支教的最后一节课,大学生志愿者们为托管班的学生们过了一个集体生日,有一名志愿者送给了她一本书,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时那个小小的孩童并不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现在,她和另一位石首市“暑假学堂”托管班的“鲁老师”一样,明白了“大爱一定能永久延续”。

“鲁老师”——鲁佳慧是为爱而行志愿服务联合会的一名骨干,她常常利用节假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次的“暑假学堂”也不例外。





七八年前,她也是个懵懂的孩子,同样也是“希望家园”托管班的学生。当时的支教老师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她内心对知识和外面世界的渴望。





时光飞逝,如今的她已经长大,并成为一名志愿者。当她站在托管班的讲台上,看着那一张张充满期待的小脸,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她期待着,成为这些孩子的一束光;也相信着,这群被托管的孩子,在未来也能成为照亮他人的那一束光。

潘文倩 鲁佳慧:这次支教活动,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像是一种使命的延续,一种责任的传递。





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类似曾旺、潘文倩、鲁佳慧

这样在“暑假学堂”公益托管班

从事志愿服务的老学员还有不少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在拥有能力后积极回报社会

同时也将儿时的温暖延续

让我们为这些志愿者们点赞

也为这份大爱的传承点赞

实习生:马锐迪、唐梦曦/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实习生:马锐迪 、唐梦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