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荆州区八岭山镇:打好“生态牌” 做活“水文章”

江汉风报道:荆州区太湖港流域八岭山带是荆州市首批10个市级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承担流域内调洪调蓄、生态补水、安全饮水重要功能。近年来,八岭山镇全域精细谋划、精致建设,一座“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荆州城市后花园正“美丽绽放”。

清晨,丁家咀水库碧波微澜,乔木林立。漫步河畔,美人蕉开得热烈恣意,徐徐微风送来夏日清凉。过去,库区坡面侵蚀、土壤流失,环湖杂草丛生,令人痛心。作为“四库连江”的起点,八岭山镇壮士断腕,将丁家咀水库锚定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总圆心”。

荆州区八岭山镇党委副书记何子康介绍:“目前我们在丁家咀水库周边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和环丁家咀水库生态修复项目,还有和美乡村片带建设项目,对我们 2.66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刷黑,发展成为了一条旅游道路,也种植了一些本土树种,更好的保障我们水库的水质常年在三类以上。”

水面清圆,鸟雀呼晴。在朱家岭村新农村小区,沿后湖水库生态修复及岸线整治工程刚刚竣工。作为荆州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今年4月,八岭山后湖水库因地制宜推进水网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成效显著。

荆州区八岭山镇朱家岭村党总支副书记刘甜说:“主要对现状岸线进行加固改造,并沿线铺设10厘米厚的鹅卵石人行步道100米。增加园林绿化小品,铺设1.5厘米的厚彩色健身步道220米,提升沿线环境。为美化环境和方便居民生活,统一规划建设17个仓储门和20个晾衣架。”

共治与共建并轨,共美与共享并存。通过“截污增绿行动”,八岭山镇清理各类毛支斗渠8.9万多米,整治黑臭水体32处;2023年,八岭山镇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并高质量通过国家卫生镇复审,马跑泉村获省级生态村称号。

沿着平坦的乡间小路驱车前行,一路鸟语啁啾,绿树成荫。在八岭山镇杨场村,4000多亩抛荒地被打造成“田成方、渠相连”高标准农田,过去的“巴掌田”、“细碎地”变成满目的禾海稻浪。

荆州区八岭山镇杨场村村民张宝风说:“我家里有11亩地,原来给别人在种,一亩地是200元钱,现在流转村里了,一亩地是660元,村里照顾我们,安排我在村里打扫卫生,一个月是1650元,可以补贴家用。”

2020年,八岭山镇启动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各村“两委”、党员干部化身为“宣讲员”,奔走在村舍农家,讲解流转政策,争取村民支持。截至2024年5月,太湖港小流域范围内7个村已流转耕地3.6万亩,耕地流转率达62.71%。

荆州区八岭山镇杨场村党总支书记罗成说:“我们现在是飞防种收,第一首先就是给他们购置肥料,第二就是给他们组织机耕手,第三就是飞机来为他们治虫、打草药,最后就是组织收割机给他们收割。”

“良田”归于“粮田”后,如何唤醒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源,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八岭山镇借助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东风,先后推动4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成功入市,作为文旅产业项目用地。 每当樱花盛开,以浅山森林美术园沿线的“农家乐”客似云来,小火炉煨着小土钵,汤翻肉滚,热气蒸腾。

荆州区八岭山镇老朱家炭煨钵钵菜店长周莹介绍:“我们店里所有的员工都是我们周边的村民,以前就是到处打零工,但是现在我们有了固定的就业的地方,也带动了周边很多农户,有的开餐馆呐,有的做一点小生意,就带动我们整个朱家岭村。”

土地流转“活”了土地,也富了村民。如今,在八岭山镇,马跑泉稻香文化园、新场村花卉基地、金橘岭家庭农场、恒荣梅园正招收大量本地村民务工就业。小河弯弯,清水潺潺。当好忠诚“守井人”,八岭山镇正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高标准打造和美乡村,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在荆州大地上作好水清、岸绿、民富的生态“水文章”。

(记者:田心怡、陈孝伍/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作者:记者:田心怡、陈孝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