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已过去一周,但其表演环节引发的争议并没有消退。总导演兼艺术总监乔利、被指冒犯《最后的晚餐》表演部分的跨性别演员妮可·多尔等开幕式演职人员在网络上遭遇骚扰、侮辱甚至威胁。
法国总统马克龙对针对开幕式演职人员的网暴行为表示强烈谴责。
据法国TF1电视台3日报道,马克龙在2日前往巴黎荣军院慰问志愿者时明确表示:“法国人对于巴黎奥运会开幕式感到非常自豪。(开幕式)展现了(法国)真正的面貌和勇气,并以恰当的艺术自由实现了这一点。”
对于乔利等人遭遇的网络暴力,马克龙表示“震惊和愤怒”,并称“(任何人)没有任何理由威胁艺术家”。
此前,日本奥委会曾发表声明,对日本奥运选手频遭网暴的现象发出严厉警告。
声明指出,网络上无意识的诽谤和批评不仅会伤害运动员的感情,还会导致运动员焦虑和恐惧,日本奥委会将考虑针对这种侮辱威胁行径报警或采取法律维权措施。日本奥委会同时恳求称,网民应理解登上奥运竞技舞台的运动员一路走来多么不易,为他们加油鼓劲。
日本《每日新闻》2日称,近年来日本社交媒体上运动员频遭诽谤批评已构成一大社会问题,这在东京奥运会上就已有出现。
网络暴力或欺凌在法国已成普遍现象
近年来,法国的网络暴力现象愈发显现。根据2019年互联网儿童保护协会(e-Enfance)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41%的儿童已经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7%的儿童发展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法国非政府组织发起的一项有关网络暴力的主题调查显示,有41%的法国公民表示在生活中至少经历了一次网络暴力。其中,儿童、女性和少数族裔等群体尤其容易成为攻击目标,有31%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至少遭受过一次网络暴力,71%的少数族裔群体也表示曾遭受相关情形的侵害。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于网络暴力现象的讨论多集中于儿童、年轻人、女性和少数群体,但是在法国,网络暴力的影响并不仅限于这个年龄段,而是影响到整个法国社会和全年龄段。
法国政府推出官方手机应用程序
应对网络暴力
法国积极完善打击网络暴力或网络欺凌的相关法律法规
2019年1月,对于打击和防范网络暴力现象,大多数国家主要通过国内法解决相关问题和潜在威胁,法国也不例外。
近年来,法国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国内立法,并在区域和国际层面积极推动应对网络暴力的国际法律建设。
在国际和区域法律文件方面,法国加入了《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亦称《布达佩斯公约》)、《欧洲委员会防止和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和家庭暴力公约》(亦称《伊斯坦布尔公约》)、《保护儿童免受性剥削和性虐待的兰萨罗特公约》(亦称《兰萨罗特公约》)、《仇外心理和种族主义议定书》,等等。与此同时,欧洲委员会也正在跨部门开展工作,通过运用《布达佩斯公约》《兰萨罗特公约》建立的相关机制,以确保在网络空间使用者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