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线退警!
长江2024年第1号、第2号洪水
影响基本结束
长江云新闻记者7月24日获悉,当日6时,长江干流莲花塘站水位退至32.44米(警戒水位32.50米),并继续下降,至此,长江中下游干流监利至大通江段主要控制站全线退出警戒水位,标志着长江2024年第1号、第2号洪水影响基本结束。
据统计,截至7月24日6时,莲花塘站水位已累计超警20天。此前,汉口站、大通站、九江站、监利站已分别于7月8日7时、15日7时、21日22时、22日15时退出警戒水位,超警历时分别为8天、17天、24天、6天。
为积极做好长江流域洪水防御工作,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科学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中游水库群有序拦蓄洪水,尽量降低超警河长和超警幅度。通过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维持中下游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
在长江今年2次编号洪水演进过程中,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两湖地区重点圩垸、蓄滞洪区堤防,以及其他支流和洲滩民垸堤防超警长度最长达8538公里。长江委持续督促指导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有序组织开展巡查防守,有关省份高峰期投入巡查人员18.4万人,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了1174处险情,保障了流域安全。
当前长江中下游干支流水位呈下降趋势,但堤防仍然在高水位运行。长江防总、长江委提醒,要高度重视退水期及第3号台风“格美”影响期堤防安全,加强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堤防巡查防守,逐段落实责任,确保险情早预测、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
退水期≠安全期
由于河堤普遍由泥沙和石料堆筑
泥沙颗粒间充斥着微小孔隙
使河堤天然具有渗水性
堤防经过长时间
高水位浸泡和淘刷
土体超饱和
↓存在许多风险↓
图片来源: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
①堤防临水侧水位下降后
堤坡失去了外水压力的支撑
受力平衡被打破
原来渗入堤防内部的水分
在渗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
就会向外溢出
使得堤防抗滑能力降低
松软的堤防就容易失去稳定
出现坍塌、管涌等险情
②水流从河滩回归河槽
主槽流速加大
在河湾的凹岸
水流靠近大堤
对堤岸的顶冲和淘刷加剧
容易发生崩岸险情
③堤防背水侧在堤坝“喝饱”水后
可能自然出现渗水现象
而当渗水量大并且河堤具有潜在结构损伤
(如蚁穴、裂缝等)
就很容易产生滑坡的危险
图片来源: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
④退水期另一种危险是管涌
管涌会导致河堤地下泥沙随浑水流出
从而导致地下空洞
造成大堤塌陷
甚至可能决堤
而且受地下砂层的分布规律影响
管涌点出现的位置不好预估
河堤巡查是预防和防范管涌
做好退水期防范工作
最关键的方式之一
湖北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2024年7月23日20时—7月24日20时,预计十堰(郧西东部、郧阳北部和中部)以及其他强降水区域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风险较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