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1+1+1>3 ——荆州经开区化工新材料企业与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供需对接会侧记

江汉风报道:“我们企业在产品研发上有新的方向,希望能得到学校的技术支持”;

“企业正在筹备研发中心,需要技术类人才做支撑,在人才输送上能否进行深入合作”;

“学院目前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6个专业,今年还新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可以从专业角度探索双方合作”;

“我们每年都有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希望共同努力,将这些人才留在荆州”;

……

7月16日上午,在荆州经开区举行的化工新材料企业与长江大学产学研合作供需对接会上,能特科技、益曼特等16家化工领域企业负责人与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说需求、提建议、谋发展。

这场精准、高效的对接,助力地方产业与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共振,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科研+实业”比翼齐飞的良好态势,必将催化出“1+1+1>3”的合力效应。

企业需求与创新研发“双向奔赴”

为精准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难点,经开区一方面联系企业摸需求,一方面联系高校谈对接,从化工新材料产业入手,举办产学研合作供需对接会,推进企业需求与创新研发“双向奔赴”。

“企业只要专注产品、坚持创新,就一定能取得成功,但这也需要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做支撑。”能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忠说,近年来,企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不断创新突破。希望能与长江大学深化项目合作,将研发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

湖北荆州华邦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礼文对此也深有感触:“我们希望借助校方的科研力量和资源优势,对新产品研发中的合成工艺及技术优化进行攻关。我们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双赢。”

“公司正在筹备研发技术团队,急缺项目负责人、技术类人才。”“新生产线上线后,公司大约需要专业人员200余人。”……沃佳生物、色如丹、湖北民腾等企业负责人分别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提出研发、技改、产学研项目落地、人才招聘等方面的需求,高校负责人现场回复,提出可行性方案。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颜学敏说,企业可以到学校去看一看,学校也可以到企业多走一走,形成互访机制,根据企业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未来,我们将在产业技术、人才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与经开区管委会、企业深化合作,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推进科研成果落地,助力企业发展、经开区发展,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生留荆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深化全产业产学研合作

一场对接会,架起了产学研合作桥梁,锁定了产业发展供需之间的“最佳拍档”。

在每名参会人员的桌上,一份《荆州经开区企业对接长江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及人才需求调查表》格外显眼,表上详细记录着企业产学研合作需求、人才需求等具体内容,供高校全面了解企业需求,整合资源谋划合作。

从需求端发力。近年来,经开区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围绕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进行调研,积极对接长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引进高校创新资源,助力产业转型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双创中心为载体,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优选在孵企业优质项目与高校对接,利用科研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小试中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服务,协助企业对接高校、科研院所进行项目培育。

“企业有需求、高校有优势、政府有作为,这样的沟通交流桥梁,将深化多方合作,催化出‘1+1+1>3’的合力效应。”经开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经开区还将组织各产业产学研供需对接会,推动产业、企业与高校资源共振发展、合作共赢。

记者:王大玲、王章青 通讯员:刘青 刘怡婷/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记者:王大玲、王章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