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防汛记之二号哨所的故事

江汉风报道:险情介绍:2024年6月29日上午10时55分, 巡堤查险时发现监利市白螺镇音洲村10组芦家月,长江干堤桩号562+900处下堤路距堤顶im发生滑矬,坡顶高程34.34m, 顺堤长20m,坡长11m,吊坎高3~1.2m, 出险时外江水位32.90m(三洲站)。 该处堤顶高程84m,堤顶宽10m, 外平台高程31.2m, 内平台高程30.84m,内平台宽50m。 初步分析受近日强降雨影响, 堤身长期雨水浸泡,本含水量增加,土体饱和, 抗剪强度降低,下堤路内坡失去稳定发生滑矬。

处理措施:下堤路边坡滑矬坡顶削坡减载, 坡比约1:2.5;坡底袋装卵石压22m(长)*1m(宽)*0.5m(高); 坡体开挖三条人字沟,人字沟1m(宽)*0.5m(深),沟底铺设砂(0. 1m)卵石(0.1m)二级导滤;处成后在滑坡体上铺彩条布防雨水冲刷 ,并安排专班24小时座哨。

紧急动员下,荆江堤防二号哨所来了一群老“运动员”。

二号哨所由白螺镇阳光村及工农村抽调人员组成。现任村副主任刘仁忠,原村主任刘仁先,七组村民刘炎秋,原任村副主任邹向阳,五组村民邹梁章,原九组长邹维新,原三组组长邹光植,三组村民邹春分,另有两位女将。阳光村内涝严重,现任支书邹光益负责内院排涝,刘仁忠带队防汛。工农村由武新国带队,防汛人员有武家良、武杏林、武生重、邹建生、邹移宝、邹红山、邹银光等。白螺镇防讯人员从荆江退挽,到历年防讯都分派在荆江村,这个传统从邹祖林镇长任上开始,三十多年涛声依旧。对于这群防汛人员来说,这里的乡土人情,方言习俗,姓氏组成等,都如数家珍。  

老运动员在号房子,建哨棚 ,锄草皮,巡堤自然且熟练,一切都是那么的井井有条。

黄颡鱼邹春分,是这群人里唯一没担任过任职务的农民,今年六十五岁,牙齿只剩一颗,但中气十足,讲话的声音振得人耳鼓发痛。他做事实在也很健谈,天文地理略知二一,只要不做事,一张嘴就没有闲着的时候,他自己说因为这张嘴所以人送外号“黄角子”(黄颡鱼)在闲谈中他给出了两个数字题:

①不知家里来了多少客,只知三人共床,有两张床是空的,两人共床就有九人要跑路,问家里有多少客人,有几张床?

②家里来客用碗65个,两人共一碗饭,三人共一碗荡,四人共一碗肉,问来客来多少?

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你不妨动动脑筋。

左一白螺镇长兼荆江白螺段防汛指长曾德高

但高人是不多话的,老村主任刘仁先是防汛老资格运动员。他说,1966年冬天自己第一次参与荆江大堤退挽,时年二十岁,当时以团支部书记身份带队。他说,当时大搞学习毛著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劳动热情。为了提前完成土方任务,冰天雪地,用铁钎洋镐挖开厚厚的冰层取土,越是早起,趁脚下没有泥泞,趁冰雪未化之时挖土挑㔭,虽然后来因“文革”被打成了“保皇派”,以后的十几年里,年年冬闲都受命来参加荆江退挽工程。

带队的现任阳光村副主任刘仁忠参加过“98抗洪”,他说,阳光村当时负责丁家洲院堤,有一天风急浪高,浪头一浪接着一浪越过堤头拍打在抗洪抢险的人们身上,堤坝上铺着的花胶布,时时被浪头掀起,解放军战士与抢险男人就一个挨一个横躺在胶布上。队伍中有的妇女吓得大声哭叫,为了不影响士气,首先撤退妇女,如有男人逃跑则家法伺候。有解放军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做表率,那庄家汉的血性也激发出来,经过八十余天的奋斗终于战胜洪水。

他说,惊闻华容一处院堤决口,从几个视频中分析,最初的险情处置并不得法。视频中不见有巡查人员,管涌发生后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最有效措施。他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管涌处迎水一面挽一个半月形堰堤,虽然用费很大,动员人力物力费时较长,但如果事前已有预案,是不难办到的。

监利市人民从出生就与水患作斗争,在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人说,监利农民做着地里刨食的活计,操作水利部长的心思。二号哨所里人才济济,有待进一步发现。

汛期尚未过去,同志仍须努力,一个丰收的金秋在等着您!

(通讯员:邹梁章/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