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场暴雨中,无数荆州人逆水前行……

黑云压城,暴雨来袭。

一城风雨,映照初心。

当极端暴雨袭来,总有红色旗帜在防汛抢险点位高高飘扬。

当市民正常生产生活面临挑战,总有坚实臂膀,托起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倾盆大雨覆盖城市,总有勤劳双手,用昼夜不停地奋战,开垦出无限希望。

这是一场直面自然严酷挑战的“斗争”——

6月20日—22日中考期间,荆州市出现较强降雨天气过程,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6月27日起,荆州市中心城区遭遇新一轮暴雨到大暴雨天气,24小时平均面雨量87.2毫米,荆州中学气象监测站24小时累积雨量132.7毫米……

市气象部门综合会商后认为,此次降水具有一定极端性和致灾性,需高度防范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城市内涝等不利影响。

这是一次保障城市稳定运行的“大考”——

城市防汛,关键在“防”。

面对可能发生的城市内涝险情,荆州市坚决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全市各相关部门功在平时,战在前沿,积极应对,闻“汛”而动,有力确保了中心城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下好“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全力打赢城市防汛排涝“保卫战”。

集结

“要时刻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

6月27日夜,大雨滂沱,市防汛指挥部依然灯火通明。

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闪动着气象动态、雨情、水情、汛情和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图像。

“要时刻把群众安危放在心上,抓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阵以待、周密安排,全力以赴打好防汛主动仗……”防汛会商会上,市防指领导连续调度、现场检查,周密部署。

“长江干流螺山站预计28日超设防,后期可能出现超警戒水位,要根据汛情变化及时调整人员力量,迎战可能面临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

“将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防汛三级应急响应……”

“荆州市气象台23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目前较强降雨云团正在影响我市中西部地区,预计未来6小时,荆州区、沙市区将出现50毫米以上的降水,有一定城乡内涝、中小河流洪水风险,请注意防范。”

“形势紧急,立即调用应急抽排设备‘龙吸水’用于中心城区易涝点排涝。”

……

暴风骤雨,争分夺秒。一道道指令迅速下达,一场惊心动魄的防汛硬仗打响了。

城市防汛事关城市形象和民生福祉,内涝治理考验的是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8次会商,先后2次启动防汛三级应急响应,做好预警“叫应”和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准备……面对汛情,市防指强化统筹协调、提前谋划,滚动联合会商调度,推动各级各部门压实责任、排查风险、落实措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统分结合,握指成拳。市防指各成员单位各展所长,发挥专业优势,通力协作——

气象部门发挥气象预警“桥头堡”作用,逐日滚动发布天气快报,开展递进式预报预警。

6月27日,河道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存放的储备 编织袋、救生衣、铁锹等物资进行分类检查,为防汛应急救援做好准备。(张梦瑶 肖敏 摄)

应急部门强化灾情报送,组织专班核查灾情,完善抢险救援协同体系,备足备齐防汛物资,救援队伍24小时严阵以待。

干部群众积极排涝、抢险,全力应对强降雨。(肖琦 摄)

水利部门加强水工程调度,强化水库、中小河流、湖泊、头顶塘堰的巡查防守,预防险情发生。

住新部门紧盯城市主干道、易涝区,备足抢险人员及应急抽排设备,及时抢排渍水。

自然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有危险的群众及时转移。

农业部门派出技术指导,减少农业受灾损失。

电力部门开展排涝泵站供电隐患排查,做好供电保障。

……

中心城区如此,各县市城区亦是如此。

洪湖市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由四级提升至三级,积极调度各大泵站,全力抢险排洪;

石首市对城区各桥梁、易积水路段等重点区域开展24小时巡查,及时清理雨水井盖和漏筛堵塞垃圾杂物,全力以赴做好应急处置;

监利市迅速行动,启动全部雨水泵站,积极抢排城区部分道路渍水;

江陵县以城区内荆河流域为中心,派遣巡查专员,检查管网设施等积水状况,对城区主要九座桥梁进行水位检查,排水检查;

松滋市对照预案迅速行动,及时对主城区涵闸、泵站进行调度,红旗渠、工农渠、二横渠、德胜渠闸提前开启行洪;

公安县提前做好城区泵站设备检修工作,孱陵泵站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不定时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梅雨季节期间泵站稳定运行。

……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降雨期间,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做到第一时间会商研判、第一时间预警响应、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牢牢掌握防汛主动权,形成防汛排涝工作的强大合力。

行动

一台“排涝神器” 半小时抽干标准泳池

“你们去看看最低洼位置的积水情况。”6月28日10时32分,市中心城区防汛排涝指挥部大厅的指令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从听筒传来。

市中心城区防汛排涝指挥部严密监视城区雨情。(肖琦 摄)

“收到!”应急人员桂文手握对讲机,边回复边沿着西干渠巡视。

和他在一起的几名同事已经在“龙吸水”排水抢险车上待命了24小时。在汛期,只要收到气象预警的相关指令,他和同事们便把“龙吸水”排水车开到易涝点附近随时待命。

“龙吸水”排水抢险车(肖琦 摄)

与往不同,为应对本轮强降水,省住建厅、荆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各调来两台“龙吸水”大型抽排水设施待命,时刻准备应对暴雨内涝。

雨一直在下,此时,西干渠边,工作人员手持遥控设备正在操控这台“排水神器”——巨大的银灰色排水吸管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起竖,伸展,放入雨水井,连接排水吸管的导流管也已准备完毕,随时准备听令排水。

“这是一次应急备勤,我们将根据城市降雨量情况等因素决定是否开始作业。” ”武汉城投水务集团流域治理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安介绍,6月27日下午,按照湖北省住建厅统一调度,武汉城投水务集团流域治理公司连夜派出两辆5000立方米/小时的大流量排水抢险车‘龙吸水’驰援荆州,于28日凌晨一点驻扎在西干渠段。

“龙吸水”设备具有排水量大、车载式移动操作灵便等特点,可以迅速解决城市内涝。

6月28日,在沙市区西干渠,湖北路远建设集团应急人员带着“龙吸水”排水抢险车严阵以待,随时投入排水。(肖琦 摄)这种排水设备究竟有多厉害?以本次驰援我市,排量5000立方米/小时的“龙吸水”为例,一个长50米、宽25米、深2.0米,蓄水量约为2500立方米的标准泳池,“龙吸水”半小时就能全部抽干。

短时强降雨会对城市道路地势低洼路段造成暂时性积水。“我们自接到气象部门预测通知后便及时启动暴雨橙色应急预案,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荆州市建设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叶剑炜表示,预警期间,市公用中心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组织人员对中心城区开展巡查排查和应急抢险工作,积极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

针对本轮强降雨,中心城区易涝点现共配备“龙吸水”排水抢险车11台,应急抢险车11辆。共安排80名应急人员分布于太岳片区、武德片区、玉桥片区等15个重要点位,另配置机动人员15名、巡查人员10名、设备抢修人员10名,共计115名人员投入应急值守。

根据雨情,荆州市实时调度西干渠,护城河等水体雨水涵闸和雨水泵站,通过预排提前降低市区河湖水位,腾出纳水库容;根据雨情及点位情况合理布防,针对长港路等城市雨水排涝下流增加巡查人员和抽排设备。

一点一滴,彰显一座城市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与责任,在防汛“大考”中,见证一座城市的别样“温度”。

练兵

宁可备而无汛 不可汛而无备

“抽,继续抽,机器人现在还没法下井。”6月上旬,也就是在本轮强降雨前,沙市区豉湖路上,施工人员正在使用清洗吸污车,对检查井和地下排水管道里的污泥进行稀释和抽排,为即将开展的“肠镜”检测做准备。

经过近3个小时的施工,一小段排水管入口终于显露出来。紧接着,一台带有高清摄影头的机器人被放入井底。这台机器人虽个头不大,但却能代替人工井下作业,给管道做一个全面“CT扫描”,能让管网上的小缺陷全部暴露、无所遁形。

“它的学名叫CCTV管道内窥视频检测机器人,是我们开展地下排水管网检测的‘大功臣’。”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地下排水管网是一座城市的良心,也是遍布全城的毛细血管,如果血管出现问题,极易引起城市内涝。

过去,荆州城市水系相互连通,且与长江相通,可谓“河道贯城乡,水巷通家门”。在荆州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几十年的填湖修路造楼,城区蓄水面积迅速缩小,水体之间被隔断,加之对排水工程投资不足,城市排洪、排涝的能力急剧下降,城区经常发生内涝险情。

深入复盘总结,直面困难挑战,全力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荆州是各级各部门统筹谋划,切实增强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是为这座城市带来新的希望和活力。

今年入梅以来,为确保中心城区安全度汛,荆州市迅速落实各项防汛排涝工作,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无备——

及时完善修订《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应急预案》,易涝点《一点一策》应急处置方案,确保降雨不出意外。

充分汲取往年内涝经验教训,对重点商业区、住宅小区、排涝设施状况、人员组织、物资储备、车辆保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

组织相关单位对建筑工地、公租房、市政设施等安全隐患进行大排查,先后开展了建筑工地、市政管网、窨井设施,泵站排涝设施的安全检查,并对城区低洼路面设置警示标记等工作。

抢排路面积水。(肖琦 摄)

组织人员全面对城区排水系统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清淤和改造,确保排水畅通。其中已更换破损、丢失检查井井圈井盖80余套,更换破损堵塞雨水箅子75余套,检查井井室清捞500余座,雨水口清疏500余座,完成排水主管网清疏5公里。对廖子河路、塔桥路进行了易涝点改造工作。

从4月起启动防汛值班制度,市住新局主要领导带队,干部职工参加防汛值班制度,并将电话对外公布,每天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有险情及时报送。

……

荆州,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城市,与水相伴,因水而兴。当风雨过后,阳光重新播撒在楼宇之间,为这座城市增添缕缕温情。

如何让城市发展更安全,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荆州将聚焦历次强降雨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短板,加快推进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筑牢城市发展的安全屏障。

闻汛而动

逆水前行

守护家园

守护安全

向这群坚守一线的逆行者

致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