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一代占全国半数以上 荆州成“中华鲟宝宝”摇篮

江汉风报道: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8家“中华鲟种源保护繁育基地”,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湖北长江中华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3家单位入选。荆州现有中华鲟子一代1600多尾,占全国一半以上,这些珍贵的中华鲟种质资源使荆州成为全国第一批中华鲟种源保护与繁殖基地。

仲夏时节,荆州区八岭山镇后湖西岸微风徐来,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太湖试验场、荆州中华鲟保护基地就位于这里。走进繁育车间,一排排水池蔚为壮观,700多尾子一代中华鲟贴着池边来回游弋。太湖试验场1999年由“中华鲟之父”、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一手建立。当时,野生中华鲟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刚取得重大突破,亟需建设新的试验和保护基地。危起伟带着团队溯江考察,最终选择了更具水源优势的荆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太湖试验场常务副场长刘志刚说:“2012年首次中华鲟人工繁殖成功,2012年之前,我们就把子一代的亲鱼进行加强培育,温度调节达到这些条件,2012年就发现有一尾中华鲟成熟了,我们进行催产,当时就繁殖了,产了十几万卵,苗有2万多苗,繁殖成功了。

2020年,太湖试验场中华鲟大型巡游水池和实验楼建成,成为国内单体最大的鱼类养殖实验系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太湖试验场常务副场长刘志刚说:“这个中华鲟巡游池,目前是国内单体水体最大的一个中华鲟养殖池,作为中华鲟仿生态繁殖用的,水深有4米,宽度有15米的一个环形池子,水量大约有9千个立方,模拟长江的自然生态,我们要把性成熟的中华鲟放在里面,让它进行仿生态繁殖。

荆州市本级中华鲟保护工作也在加快步伐。2021年成立中华鲟保护中心,挂牌农业农村部中华鲟保护基地,正式入列“国家队”。这几年,荆州累计投入近2亿元,建设中华鲟保种池、繁育车间等基础设施。今年还将投资8000万元新建后备亲鱼保种池、标准化救护和繁育车间、科普科研基地等设施。

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主任周青介绍:“保护中心有600多条中华鲟子一代,这一批中华鲟子一代发育得非常好,可以说是目前我们国内比较少有的一批种质非常好的中华鲟子一代,中华鲟保护中心成立之后,就把这批鱼好好保护和利用起来,利用它来繁殖更多的中华鲟子二代,培育成放流规格的苗种之后,放流到长江里面来补充中华鲟的资源。

6月18日,“保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2024年荆州市中华鲟人工放流活动在荆州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广场举行,6万多尾中华鲟子二代跃入长江怀抱,开启回归长江自然水域生活的新历程。此次放流活动,是荆州近三年来第8次开展中华鲟人工放流活动。

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主任周青说:“截至目前,我们共放流中华鲟已经达到50万尾以上,全年计划放流60万尾,在10月份还有一次放流活动。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继续加大中华鲟人工保种力度和增殖放流规模,力争3至5年内达到年增殖放流500万尾,加快补充恢复中华鲟野外种群数量,实施“陆—海—陆”接力保种,努力重建野外自然种群,实现中华鲟系统性保护恢复。

(记者:卢艳、胡威虎/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记者:卢艳、胡威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