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2例、死亡1例!官方通报

近日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

报告一起
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共发病2例、死亡1例
2024年5月
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报
2024年5月(5月1日零时至5月31日24时),我省报告1起较大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韶关市武江区报告的一起误食毒蘑菇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发病2例,其中死亡1例。未接到一般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
  (代 章)
  2024年6月17日

图片

每年这个季节
都是蘑菇生长的旺盛期
很容易发生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目前
对野生蘑菇中毒
尚无特效疗法
发病急,死亡率高!
误食有毒鹅膏菌
一家四口被送进ICU
近日,
四川攀枝花市米易县
一户村民在山上捡拾野生菌后,
误将有毒的鹅膏菌带回,
烹饪食用后导致一家4口中毒,
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
6月26日,
记者采访获悉,
一名老人于25日晚不幸离世,
其余三人仍在全力救治中。
6月25日,一篇求助帖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求助者叫小彭,今年21岁的他,正在读大二,他为家人发起筹款:“我的外公、爸爸、妈妈、弟弟食物中毒,现在攀枝花中心医院ICU抢救。”
小彭一家来自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克朗村。据介绍,6月19日,小彭的母亲和弟弟到离家不远的山上去摘蘑菇,“误将有毒的鹅膏菌带回”;当天中午,小彭的外公来走亲戚,大家一起吃的饭食中,就有从山上摘的蘑菇。“谁也不会想到,外公、爸爸、妈妈、弟弟全部中毒。”


图片


小彭的弟弟

20日凌晨,四人感觉有中毒的迹象,马上去了医院,医生了解情况后立刻将他们送到抢救室,进行洗胃和输液抢救。之后,四人被送入ICU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1日,小彭的外公和弟弟病情加重,医生安排转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2日,小彭父母也因病情加重转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3日晚,小彭的父母和弟弟病情稍微稳定,转入综合ICU继续透析治疗。24日,外公转入综合ICU救治。“短短几天时间,连下6张病危通知书。”
4人被诊断为蕈类中毒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出具的病危通知书显示,小彭的父母、弟弟、外公4人均为被诊断为蕈类中毒(白罗伞)。4人出现了肝功能损害、急性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异常等症状。
6月26日,因病情严重,小彭69岁的外公于25日晚不幸离世。目前,其15岁弟弟、42岁母亲、37岁父亲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中,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这些毒蘑菇要谨慎
广东常见
下面是广东常见的毒蘑菇(部分)
千万别碰!

图片

剧毒鹅膏菌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

资料显示,鹅膏菌属包含大约600个伞菌物种,包含一些世界有名的最毒菇类。

云南疾控曾发文称,剧毒鹅膏菌在云南乃至全国都是中毒致死率最高的一类毒菌,误食毒菌中毒死亡90%由剧毒鹅膏菌所致。

图片

几种有毒的鹅膏菌(图据“云南疾控”)
鹅膏有75%以上致死率

“致命鹅膏,如白毒伞、灰花纹鹅膏,我们会有一个辨别的口诀: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下穿靴。但在自然环境中由于风吹雨打,这些特征可能会遭到破坏,分辨困难,比如会和无毒的鸡枞难以分辨,一旦误食后果严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宫冰表示,鹅膏有75%以上的致死率,一个成年人食用1至2朵菌盖就可能造成死亡。剩下的25%即使能痊愈,肝肾损害也会持续存在。

图片

这些“秘诀”在网上一直有流传
但其实都是坑!


那究竟什么方法靠谱?

方法就是↓
对于不认识的蘑菇
不采!不买!不吃!
万一中毒咋办?
01
立即呼叫救护车
02
马上催吐
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孕妇慎用催吐;
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03
加盖毛毯保温
04
立刻送医院
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04
保留毒蘑菇样本
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总而言之
来历不明的蘑菇
不摘!不买!不吃!
一定不要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
如果食用野生菌后
出现胃肠道症状或精神症状
请立即就医
并在就医路上用温盐水催吐
尽可能减少毒素残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