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姆”来了!——长江大学专家走进荆州高新区蔬菜种植田传经送宝

江汉风报道:“专家来了!”6月的骄阳下,荆州高新区杨井村蔬菜田里,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挤到专家们身边。

丝瓜、苦瓜、茄子、青椒挂满枝头。“大家看,这个茄子长得不错吧? 现在土壤控水和追肥都很关键。”近日,在杨井村蔬菜大棚边,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系王辉、饶贵珍专家随手捧起一只茄子,向当地菜农传授蔬菜种植之道。

现在正是蔬菜采收和夏种季节,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系与杨井村党总支一同开展“接地气惠民生 学党纪促振兴”主题党日活动。从村党群服务中心到蔬菜大棚,专家团队一路走一路讲,为种植户们开展现场示范、技术交流和细致解答。杨井村党总支书记郭华说:“专家们不仅传授了种植技术,还极大鼓舞了菜农的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技术、提产量、提品质的热情。”

专家们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亲手示范。在场的菜农或坐或站,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拿出纸笔,认真记下种植技巧的关键词。

“别看我们村子不大,却是远近闻名的绿色蔬菜种植示范村,国家级蔬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就在我们这儿。”郭华介绍起村里的蔬菜种植,自信满满。但种了多年的蔬菜,产品质量的管控、市场价格的波动、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病虫防治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村里的菜农。

省科技特派员、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朱进教授经常奔走在杨井村蔬菜田里,是种植户最信任的专家。他从杨井村蔬菜产业实际出发,提出“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建议,鼓励菜农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实现蔬菜产业提质增效。

“专家对我们帮助很大。”一名菜农说,他们把“一年三茬”双高栽培技术等先进的科研成果“撒”到田野,使蔬菜种植由以前的一年“两耕两收”变为“三耕三收”,今年每亩地收成都在8000元左右。

记者:黄思明、孙颖/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记者:黄思明、孙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