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考丨湖北2024中考作文浅谈:立德“树”人 向“新”而行

江汉风报道:2024年中考作文已经出炉,各地名师也纷纷解析作文,沙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孙石毅老师也献上自己的独到见解,一起来看看吧。

试题内容: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自然界,树如人,能活出人的姿态;生活中,人如树,可展现树的风采,请你以《________那棵树》为题,补充题目,完成一篇记叙文(可补充:窗外、儿时、欣赏、超越等)。

任务二:《月夜》中说,“我与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人生的成长中,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和思考,请你以《成长应有的姿态》写一篇议论文。

任务三:树会行走吗?树会说话吗?月宫中的桂树长什么样?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今年湖北首次省级统一命题中考除武汉市单独命题外,各市(州)都开始使用统一的中考试卷,与以往相比,中考在更大范围得到关注,而作为首场开考的语文学科,其作文命题更是成为各方关注热点。

写作命题中三项的任务,有的设置情景,有的提示立意,有的启发联想与想象,问题要求也各不相同,但是三项任务中都有一个共同概念词“树”。命题人由任务一的“那棵树”到“成长应有的姿态”,鲜明的体现了“树木”与“树人”的内涵。

任务二的材料《月夜》,选自初中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是现代诗人沈尹默于191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写的是一个冬夜,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袭人。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表现了诗人面对艰难处境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这正显示出“五四”前夕,一代青年的个性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里先进青年的奋斗目标。

任务二直接以命题《成长应有的姿态》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直击学生成长话题,并以“姿态”凸显价值导向,以议论文形式考察学生就此问题思辨能力。命题人以《月夜》里“顶高的树”这个树木意象直接引出“树人”的严肃话题,凸显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坚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关系教育事业成败,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民族复兴进程。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包括课程、考试、评价等在内的教育教学,就是要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这些方面立德树人的核心内容方面下功夫,这直接关涉教育事业远大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大任前途。    

如果说今年湖北中考作文任务二体现对学生理性思维“成长应有的姿态”考察,并明确要求学生回答这一时代之问的话,那么任务三则是连用三个问句启发学生想象力,凸显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考察。命题人以“树会行走吗?树会说话吗?月宫中的桂树长什么样?”三个问句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融合社会与个人、科学与人文,强化了对拔尖创新人才潜质的考查。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2020年11月,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当下,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增强核心科技自主,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思维培养都尤显迫切重要,今年湖北中考作文任务三命题向“新”而行,正吻合了总书记关于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深刻用意。

值得一提的是命题人在任务一最后提示的“补充:窗外、儿时、欣赏、超越等”也别有蕴意。“窗外、儿时”有唤醒学生生活细节、成长痕迹,贴近学生生活,彰显青春气象;而“欣赏、超越”又有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彰显直面成长、勇立潮头的青春担当。小树与大树、树木与树人并存,家国情怀、立德树人深意也尽显其间。

(通讯员:孙石毅/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