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中的楚人智慧 传承爱国与拼搏精神

江汉风报道:粽叶飘香,“端午”到。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与楚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凝聚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那你知道古时楚人是怎样过端午的吗?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老百姓最为认可的说法是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楚国大(dà)夫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鲜明地表明了绝不背叛祖国的人生信条,并以此奠基了中国古代的爱国文化。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祭祀性的节日,但是楚人将纪念屈原纳入到端午节俗之中,赋予了端午节新的意义。

荆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谢葵说:“当时老百姓为了去救他就划着船投掷食物到江里面,后来就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它给我们一个是带来很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然后它有很强的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

吃粽子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是最为主要的说法。荆州民间相传,屈原投江后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鱼啃咬,便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被楚人赋予全新内涵的端午节,也包含着不少的楚国民俗传统。

荆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谢葵说:“端午节实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一个疫情防治,在我们传统的端午节,为什么用艾蒿、用菖蒲挂在门上,还喝雄黄酒,小孩要用雄黄在脸上、额头上涂抹,这是为了驱虫、蝎子,祛五毒,包括熏艾草,实际上都是为了祛毒辟邪。

如今,经过古今交融不断演变的端午节,大街小巷粽叶飘香、护城河上龙舟竞渡,代代传承着传统民俗文化的智慧,在纪念屈原中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

荆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谢葵说:“我们现在过端午节,一方面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纪念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划龙舟奋勇拼搏、敢为人先 一鸣惊人精神,在端午节进行强身健体的活动,也是提高整体素质,精神和体魄的健康素质。

记者:徐雪晴、刘畅/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记者:徐雪晴、刘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