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浪潮起 古都展翅飞——荆州市低空经济发展观察

江汉风报道: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标志性的新质生产力。5 月 18 日下午,我市举行低空经济发展研讨会,邀请央地低空经济专家学者,为荆州加快推进低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实际上,荆州不仅拥有发展低空经济的广泛基础,而且低空经济早已蓄势、起飞。 ——编者

不远的将来,漫步古城荆州的大街小巷,抬头仰望,天空中也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一台台先进的无人机,载着一个又一个快递包裹在荆州上空飞行,准确无误地降落在收货人面前;一个个快递小哥,从“骑手”升级成“飞手”,娴熟地操纵着无人机进行配送。

不仅有“空中快递”,空中高德、空中滴滴、空中快闪……未来的荆州上空,一副低空经济发展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形势下,一时间,“低空角逐”从遥不可及到近在眼前。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拥有良好的空域条件和产业基础,过去素有“湖北通航看荆州”之说。千年古城荆州,今朝如何乘势“起飞”,一竞风流?

蓄势待飞 锚定低空新赛道

刚刚过去的“五一”,荆州方特再次引爆荆州文旅市场。

除了园内丰富的游乐设施和精心准备的活动外,每天晚上,2000架无人机以夜幕为舞台徐徐起飞,在空中不断变换造型,点亮荆州夜空,带领游客云游山河之美。游客们纷纷驻足,拿出相机记录这难得一见的夜空“魔法”。

无人机助阵,荆州方特东方神画景区“五一”迎来客流“小高峰”,单日游客量超3.5万人次。

仿佛是突然间,低空经济已经成为经济领域最热的词组。

事实上,荆州的低空经济早就蓄势待发。近年来,以无人机应用、通用航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形态,在荆州农林服务、工业服务、短途运输、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领域发展迅速、潜力巨大。

荆州,凭什么“角逐低空”?良好的基础,是先决条件。

基础设施方兴未艾——依托老沙市机场、石首两湖飞行基地,同诚、楚天等重点通航企业,荆州通航产业不断拓展。当前,荆州正在按照“一民六通”规划建设通用机场,项目建成后,市域范围内可广泛开展相关通航业务,为低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产业基础坚实稳固——荆州拥有雷达设备制造链主企业航天南湖是国内防空预警雷达和综合防护系统集成商和核心供应商。同时,荆州拥有荆龙航天、江汉众力等一批航空零部件企业,还有102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及众多装备制造企业。

低空旅游备受青睐——荆州已拓展涵盖空中游览、航空摄影、飞行体验等领域,2023年营收超过5000万元。“飞跃荆州”空中游览项目正式上线,覆盖荆州核心景区。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祥云”AS700民用载人飞艇今年3月在荆州和荆门完成转场飞行。

应用场景与日俱增——近3年无人机在我市农业领域的应用迅速发展,农业飞防无人机总量达到2566台,年作业面积超过1500万亩。同时,无人机在森林巡检、植保喷洒、电力线路和油气管道巡检、光伏场站巡检、空中巡查、航空护林、航拍航测等方面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天空做媒,蓝天下绽放腾飞梦想。以商为机,共同描绘低空产业宏图。“凭”江汉平原腹地之优势,“借”优良空域条件和产业基础,让荆州再次把目光投向蓝天。

逐梦飞翔 展翅“飞”出新高度

2021年7月26日,一驾塞斯纳C208型飞机于21:50从荆州沙市机场起飞,经过1小时36分钟飞行后,于当晚23:26降落。这是该机场自通航以来,起降的首架通用航空器。

飞机起飞后,在荆州、宜昌两地开展蓄泄洪区防汛航拍作业,采集的内容用于分析长江中下游流域行蓄泄洪区的地形地貌,形成高精度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对排查长江水患、助力长江两岸安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荆州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立足自主创新,瞄准高端制造,拓展应用场景,放大产业能级。截至目前,荆州通航产业不断拓展,旅游观光、飞行培训、森林防火以及抢险救灾等业务已初具规模,2023年营收突破2亿元。

低空经济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抢抓历史发展机遇,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荆州正在展望低空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

“荆州低空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思路清晰。”在5月18日召开的荆州市低空经济发展研讨会上,北京大学空天信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承旗表示,荆州已经开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重要布局,建议创建综合服务融合飞行示范区,争取低空立体交通等国家试点区建设,依托高校人才优势及本地优势企业,面向应急、旅游等特色行业创建研发、人才培训平台及产业孵化体系。

“‘筑好巢’,让低空经济在荆州‘乘势起飞’!”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秘书长成涛认为,与各大城市比较,荆州应力争差异化发展,可挖掘公共服务领域创造需求,加快引进无人机整机制造企业以及飞行器关键零部件企业等,抢占产业链核心位置。

展翅高飞 规划发展新业态

今年3月,在监利市周老嘴镇阿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4台无人机装满饵料,在3000多亩虾池上空比翼齐飞,不到4小时便投放完毕。

低空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从农业植保到旅游观光,从环境监测到应急救援,从支线客运到通航服务……近年来,各地都在紧盯低空经济,我市该如何借势抓住这一新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低空经济,与人才密不可分。

2018年12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和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联合举办“荆州无人机驾驶员培训中心揭牌仪式”。

36名在校大学生经过前期严格考试,获颁无人机机长合格证书,成为我市诞生的首批大学生无人机机长。

近年来,长江大学、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荆州理工职业学院等院校开设有无人机应用、物联网应用、新材料、大数据技术、通讯技术等相关专业20余个,建有全国首批“中国民航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训练基地”。

除了应用人才的定点培养,相关保障措施亦不可或缺。我市提出,将依托荆州经开区、荆州高新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加快打造聚合生产制造、研发设计、成果转化、产品展示和运维保障等业态的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地;推进纪南、石首、公安、松滋、监利、洪湖等地通用机场建设,统筹建设无人机、直升机、通用航空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起降点;鼓励通用航空企业依托长江、洪湖等生态资源和主要景区,探索开发航空运动等特色项目,在景区、航空飞行营地开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热气球、动力伞等飞行体验点;与“四通一达”等重点物流企业合作,开展低空物流配送试点,加速布局高效智能低空物流网络;探索发展低空城市交通,推进荆州与武汉、岳阳、常德、宜昌等周边机场的联程接驳。

力争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链体系逐步建立,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飞行服务更加广泛,努力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示范。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发展低空经济蔚然成风,千年古城荆州,在搏击新浪潮的征程上,要用一往无前的发展定力和一如既往的长期投入来推动低空经济产业,久久为功方见成效。

记者:马骁、王子瑶 通讯员:黄轩/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记者:马骁、王子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