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斯家场镇:小小油茶黄金果 铺就乡村致富路

江汉风报道:万亩油茶显特色,产业兴旺美如画。近日,走进松滋市斯家场镇,漫山遍野都是绿葱葱的油茶树,棵棵油茶树长势喜人,青绿的油茶果缀于枝头,焕发勃勃生机。

近年来,斯家场镇锚定“油茶小镇”建设目标,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全镇油茶产业发展,着力将油茶产业打造成为全镇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增收致富“摇钱树”

“斯家场镇共有旗林、青竹湾、姜家岭、万年桥、赶子幽等11个村种植油茶,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其中挂果效益面积1.3万亩,主要栽植品种为长林4号、40号和53号。”斯家场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油茶种子可以榨油,也是一种优质的食用油,丰收之后,就可以加工成山茶油等产品进行销售。

2017年3月,斯家场镇姜家岭村成立金灿油茶专业合作社,本着“生态、富民、兴村”的发展理念,以资源有效利用为出发点,以合作共赢为目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建立“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劳务薪酬”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斯家场镇是丘陵乡镇,山地较多,农户的经济来源较为单一。如今,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户入股入社1500亩,丰产后将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户均增收3000元,吸引一大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该合作社聚力品质提升与品牌打造,先后注册“姜家岭山茶油”“荆松博士村山茶油”等茶油品牌。“经过不懈努力,一批优质茶油很快享誉荆楚、畅销省内外。”金灿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说,今后合作社将进一步扩规模、提品质、强联结、延链条,持续助农增收,壮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农旅融合“话振兴”

为进一步厚植耕读文化,弘扬优良家风,斯家场镇姜家岭村积极争取整合美丽乡村示范片区,规划建设“街斯田园”项目,建成姜家岭博士书院、耕读文化园、油茶公园和共享农庄等文体设施。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姜家岭村成为闻名的文化教育地。博士书院内,书香与墨香交织,传承着崇文重教的家国情怀;耕读文化园里,古老的农耕器具与现代农业技术展示相得益彰,让参观者在体验中感悟“耕”与“读”的深刻内涵,体会劳动之美。

油茶公园四季皆景,春赏花、秋摘果,既是一处自然观光的好去处,也是学习油茶种植技术和了解油茶产业文化的户外课堂。共享农庄则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农事的机会,促进了城乡互动,加深了人们对乡村价值的认识与尊重。

随着这些项目的逐一落成,姜家岭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保留了乡村的古朴韵味,还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村民们依托这些平台,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庆典,如油茶文化节、耕读论坛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交流探讨,促进了文化与经济的双重繁荣。

新栽种的油茶苗迎风摆动,将大地点缀得生意盎然。油茶产业不仅是斯家场镇的支柱产业,更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符号。斯家场镇党委书记陈双胜表示,接下来将加快油茶小镇的建设,坚持“快”字当头、“实”字为本、“敢”字为要,奋力跑赢“下半场”。

(记者:肖丹 通讯员:黄林/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记者:肖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