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从荆州到北京做手术会是怎样的体验?是辗转千里,或者转瞬即达?
2024年5月15日上午,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远程外科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301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旭教授正坐在控制台前,利用手术机器人控制手柄,发出各种动作指令。
1200公里外的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一病区主任代海涛博士带领的辅助团队和手术机器人也准备就绪。4只机械臂灵活地根据张院士指令精准完成分离、切割、重建、缝合等动作……
48分钟后,手术室内外响起热烈掌声。京、荆两地医院合作,通过5G网络技术和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辅助,湖北省首台“5G+国产腔镜机器人”远程手术顺利完成。
千里不为远,隔空施“妙手”
躺在荆州一医手术台上的患者赵爷爷(化姓)今年74岁,来自监利。由于近半年来排尿困难,在当地被查出前列腺左侧叶占位。来到荆州一医进一步检查,影像学诊断考虑前列腺恶性肿瘤,亟需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手术。
据代海涛介绍,前列腺癌根治术是高难度泌尿外科术式之一,由于手术范围内布满血管、神经及复杂的组织结构等,若进行开放式手术或腔镜手术,不仅耗时长、出血多,也很难彻底清理干净病变组织。
四级手术+高龄患者。面对双重挑战,代海涛主张借助于机器人来完成这个手术。“它具有微创、精准、灵活、滤抖等显著优势”。
为确保赵爷爷得到高效优质的救治,荆州一医与张旭院士团队对接,为患者进行联合会诊。在经过严格而充分的技术论证后,两地专家研判,此病例符合开展远程手术标准。这意味着,赵爷爷无需辗转到北京,可以直接在“家门口”接受院士“亲自操刀”的救治!
“信号流畅,没有延时,视野清楚……”
通过毫秒级的“零卡顿”远程连线,张旭院士轻松细致地操纵机械臂,通过小切口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手术;荆州一医现场团队密切配合,包括5G信号支持、手术器械调试,麻醉医师生命体征维护,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顺利开展。
整台手术用时48分钟,过程高效、流畅、精准,术后患者状况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国产自研远程程序,应用了“双主刀”模式。代海涛团队全程严阵以待,一旦远程手术意外中断,可无缝衔接为近台手术,确保患者安全。
新质生产力点燃发展新动能
尽管已完成过多台超远程的机器人手术,张旭院士仍旧表示“非常激动”。他直言,作为荆州人,他对家乡抱有深厚感情。在外科学向远程外科、智能外科发展的今天,此次合作的顺利开展,是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与荆州的地方医疗经验融合的成功范例。
这并不是荆州一医应用手术机器人服务患者的第一次“创举”。
一次次开拓,一场场挑战,一步步坚定前行。据荆州一医院长孙亚凌介绍,从2022年8月29日在湖北省率先开展国产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到将机器人手术常态化广泛运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骨科、妇科等多领域,再到与张旭院士团队合作,实现湖北省“5G+国产腔镜机器人”远程手术零突破。荆州一医正在迈入超精准、超智能“机器人手术”新时代。
谈及此,荆州一医党委书记李茂坤充满期待:“我们相信,通过5G技术,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让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惠及广大患者;我们也期待与张旭院士等顶级专家进行更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为荆州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延伸医生手眼的手术机器人,全天候“值班”的互联网诊疗平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的信息化效率……运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赋能医疗服务,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我市各医疗机构智慧医疗场景正加速落地。向“新”而行,以“质”致远,让我们拭目以待,澎湃的新质生产力,崛起的“新”力量,正引领荆州医疗服务实现新变革。
(记者:匡奕君、宗璇、卢成海 特约记者:杜川 通讯员:张世琳/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