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共抓大保护 又绿长江岸

江汉风报道:浩荡长江过荆州,483公里的荆江河段蜿蜒曲折。江上货船游轮忙碌穿梭,岸边文创园火热开市,成为打卡新名片。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以来,荆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路径,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唱响长江之畔激越的高质量发展之歌。

五月的荆江,绿意盎然。荆州港码头前,一江碧水向东流。母亲河水清岸绿的蝶变,要从长江荆州段的“江上垃圾清运工”孙红艳夫妇说起。

荆州市荆仁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 孙红艳:兴旺99,请问船上有没有船舶污染物需要接收?

清运船舶垃圾的,叫孙红艳,是长江边长大的荆州人。今年,是他们夫妇俩清运长江垃圾的第18年。18年前,孙红艳夫妇买了一条小船,靠在江面上转运过往船只的垃圾,收取清运费为生。那时,由于部分船主环保意识不强,不愿出清运费,时常对孙红艳夫妇不理不睬。更有甚者,直接将垃圾倒入江中。转机发生在2018年。共抓大保护后,夫妻俩被港航局纳入规范化管理,拿到补贴,更换大船,船名为“荆长净6”号,船头配有起重机,船舱有污水储存箱,清运垃圾更加专业高效。发生变化的,还有相关部门对船只垃圾处理的全流程监管。

沙市区港航物流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范芃:在长江上打造了10条垃圾接收船。每收一次垃圾要称重、要扫码,通过环保、城管、海事和我们港行、交通一起对他们进行全程的监控。接收转运和处置环节都要扫码处理,这样保证了全程无撒漏、无抛弃,实现零排放。

孙红艳介绍,现在很多船主在即将开到荆州段时,便会提前联系“荆长净6”号,预约转运垃圾。

孙红艳:船员的意识也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也加大,大家齐心合力,现在的漂浮物就少多了,我们的努力就得到了长江的回报。

回报,不仅在江上,还在岸上。距离荆州港不到一公里,洋码头临江而立,文创街热闹非凡。早年间,由于粗放型开发,“洋码头”逐渐演变成巨大棚户区。曾经,这里各类建筑混杂,部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排长江,成为威胁长江生态的一处顽疾。过去六年,荆州累计投入400多亿元实施生态修复和流域治理,探索建立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创新使用岸线管理APP,全天候巡查、监督、报告,确保每一寸长江岸线都有人管、有人查。眼下,修旧如旧的洋码头,留住了城市的记忆,也留下了更多的年轻人。

荆州沙市洋码头文创园商铺老板 谢蕊:我们要带上新的事物,紧跟着码头的脚步去创新,做了一个空间美学,今年(销售额)同期数据比去年至少增长了20%。

护佑一江清水东流,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荆江两岸,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荆州将持续巩固长江干线码头整治成果,进一步规范港口规划、建设、经营、安全、环保管理秩序,加大岸线生态修复工作力度,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确保拆除码头岸线覆绿率达到100%,成活率达到100%。全面完成长江大保护工作的任务目标。

(记者:卢艳、徐欢欢/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记者:卢艳、徐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