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段时间,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基地现场,一组科研人员正在试验田里一边播撒水稻种子,一边在田里插上白色小标签,一眼望去,一幅舂锄扑扑趁晴好的画面徐徐展开。
“这个标签,就是种子的身份证。”该公司科研基地现场管理人员李炳兰说,该基地总面积200亩,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是荆楚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长江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试验田。在完成水稻新组合配组和繁育后,科研人员就在此开展种植比较试验,观测植株特征特性和主要农业性状,结合米质测试分析和抗病性、耐热性、耐冷性鉴定等,筛选出优良种子进行推广。

在3000多种育种材料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进行配组,常年测配新组合600个以上。2023年该基地通过品比试验,优选出19个表现优异的新组合参加2024年度各级区试试验。同时,繁殖亲本原种7万多斤,供福建、江苏、江西等种子生产基地制种使用。以该基地为发源地,“荆两优3867”、“荆楚优89”等一批优质良种播撒到广袤神州大地。
“今年,我们面向市场推出了多个新、优、特水稻新品种。”荆楚科技总经理舒冰说,以高端优质香稻“荆楚优89”为例,该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区作早熟中稻、虾稻、晚稻、直播稻种植,一般亩产650公斤以上,丰产性好,米质优,被认定为湖北首届荆楚粮油好吃大米“优质食味籼稻品种”,荣获国家稻米产业联盟“优质食味大米产品金奖”,深受市场青睐,有望成为长江流域水稻主导品种。

在“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下,荆楚种业科技公司还于去年建立了省级新型高水平研发机构“湖北省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集中突破制约稻米种子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并进行成果转化,助力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推进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和稻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本轮中稻育秧完成后,该基地还将在5月中旬开展早熟中稻和晚稻育秧,通过田间表型鉴定,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甄选更多优良水稻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记者:黄思明、孙颖/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