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风采丨新农人杨永智:做田野上的追梦人

江汉风报道:2008年,在武汉发展的杨永智选择返乡创业。10多年来,他守望田野,躬行垄上,扎根家乡传播农业技术,为乡邻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带动乡亲致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民”的责任与担当。

进入五月,就到了小龙虾的产销旺季。这段时间,杨永智和乡亲们除了要起笼收虾、抢“鲜”上市外,还要在几块改造后的虾稻田里栽种水草。

这边田里在种草,那边的虾田上无人机正在投食。饲料从无人机的漏斗中落到水中,泛起层层涟漪。

穿梭田垄之时,杨永智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乡亲们只要遇到问题,头一个想到的就是问问他。

2008年,原本在武汉做粮油生意的杨永智,因看好新型农业的发展前景,返乡经营农资店,并流转土地种植蔬菜和水稻。为学会科学种田,杨永智自费到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请教专家教授,向农业部门农艺师学技术,经过几年的摸索,他掌握了从育种、壮秧、分蘖、除草、防虫等各个环节的植保技术规范。2013年,杨永智成立监利嘉润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社员321名,已成为集大棚育秧、机插秧、统防统治、机收等社会化服务,大棚蔬菜、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培训,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杨永智把种植、服务目标定在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上,着力发展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新型种养殖技术。

杨永智:比如说我们有“菜虾稻”的模式,就是种一季油菜,可以卖一季油菜薹,然后利用油菜的秸秆养虾,再种水稻。还有一种是“稻鸭虾”的模式。通过这种技术来实现我们双水双绿,实现不用渔药,不用农药,精准施肥,精准饵料,一是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整个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而且我们的产品质量好了,同时也把效益提高了。

一枝独放不是春,和谐共赢春满园。作为合作社带头人,杨永智除了要将合作社的业务发展壮大外,他还全力打造技术服务不出村,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鹅通等新媒介传播农业技术,并上门下田实地指导农业生产。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每亩农田节省成本150元,社员分红120万元左右。带动村集体增收35万元,带动300多农户10000多亩稻虾田绿色高质量发展,农户每亩可增收1000元左右。

杨永智:我从武汉回乡以后,一直在做农业的事情,做社会化服务包括技术的服务,还有自己在流转土地做生产,其实我觉得技术带动还有这种模式创新,只是一方面,下一步,我想把我们的产品进行包装,进行品牌化来推向市场,提升它的附加值,带领我们的农户取得更大的收益。

(记者:卢艳、徐欢欢/通讯员:丁索/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江汉风客户端,荆州新闻第一端。关注荆州政务、民生、关注您身边的大事小事,打造本地权威入口、便民服务都市生活圈,将传统品牌《江汉风》的品牌价值注入,整合省内、市、县新闻、政务、服务,还推出了报料、投稿、圈子等多重样板,多样化丰富用户体验。


(作者:记者:卢艳、徐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