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裴纶传说

裴纶,字景宣,号泊庵。明刑工二部侍郎裴琏之次子。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七月十三日生于父亲任四川剑州知州的府衙,乃今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容城镇裴家村人。

他五岁即知为学方法,从小刻苦用功,努力学习。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21岁时,以湖广第二名中举。父亲在京写信要他去过较舒适的生活,他谢绝了父亲的好意,回信道:“儿不喜少年登高第,且学未成,未敢出也!”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他闭门读书三年后,携妻**。次年殿试中进士,钦点探花,成为监利开科取士以来学位最高的人。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之职。

裴纶忠诚爱国,勤政为民,刚正不阿,廉洁奉公,是优秀知识分子从政的光辉典型。他与同僚刘俅弹劾擅权太监王振,王假传圣旨,在狱中杖死刘俅,派卫兵围住裴宅,英宗当朝发问:裴生何在?裴纶才得以见天日。

裴纶到山东任布政使时,弹劾镇守太监覃广,使其罢官。他上疏劝谏**:“亲贤臣,远小人,勤政务,戒逸乐。”他任考官时,当届考生的女婿送来一封信,他看也不看,就放在火上烧掉了,并说:“为国求才,敢私吾婿耶?”

裴纶秉承裴氏规戒,赓续裴氏家风。他孝敬父母,有口皆碑。父亲逝后,乞命奔归,哀毁踰礼,骨立殊甚,杖亦不能起。

他看不惯朝廷的腐败,以母八十高寿,乞求奉养为词,辞官归家。岳州太守与他甚好,赠送白绢四十尺,他盛情难却,只收一疋。

裴纶十分关心家乡的政事和民生,在1422年主修第一部《监利县志》并作序;1423年监利预备仓落成,他亲作《修预备仓记》;1446年监利儒学重建,他敦请尚书胡濙为之作《重修儒学记》。

他与监察御史顾某共议朝政时,阐述己见,顾某向景帝诬陷裴纶:“私下议立沂王,偏袒英宗,有违圣意。”景帝诏令裴纶**责问。裴纶大义凛然,抗疏上陈:“臣窃以为太子既殁,英宗之子,即陛下之子也,沂王天资宽厚,足令宗庙社稷有托,乞复还储位。”并进言:“不得禁锢英宗于南宫,宜于每月朔望率群臣朝见于延安门。”景帝览奏大怒,传旨罢裴纶的官。裴纶坚贞不屈,悲愤填膺。著作有《泊庵诗文集》。人谓:“直气劲节,有胜乃父之风。”

英宗复位后,询及裴纶已于1454年病故于山东德州马头河客邸,享年59岁。英宗惊悼再三,为嘉奖裴纶的忠贞,下诏追赠礼部尚书,谥文僖,在监利赐建裴纶祠。

裴纶是监利的历史文化名人,是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名句“江湖浩渺怀明主    忠孝承先望子孙”沉淀了监利厚重的文化底蕴,“裴纶传说”被批准为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监利树立起一面旗帜,将永远高高飘扬!

通讯员张必林 谢凤华/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谢凤华:监利市裴纶文化研究会长

张必林:湖北省作协会员,监利市文联委员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