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北邯郸,“3名初中生霸凌并杀害同学”事件近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期,我们来讨论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
第二集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一是过分溺爱,娇惯孩子,即管教方式过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口之家,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少,应该让孩子过得幸福一些。特别是那些自己曾经历过艰苦的人,不愿让孩子像自己一样“吃苦”。因此,对子女总是百依百顺,使子女的欲求不断升级,甚至发展成了家庭的“小皇帝”。溺爱会宽恕孩子更加是出自本能的表现,容易形成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在家庭无来源或不充裕时,那些被溺爱或娇惯的孩子便会以非法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求,以达到自己心理上的“不平衡”。二是父与母管教方式和意见不一致。父母在孩子面前各持己见,致使孩子长期处在一种不知所措的矛盾中,不断发展为情绪情感障碍,自我同一性发生错乱。在这种管教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双重人格,如欺软怕硬,不能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患神经症等。
2、单亲家庭的影响。据统计,离异单亲家庭中,未成年的犯罪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缺乏家庭教育,失去了家庭温暖和幸福;没有了安全感,或者在新家庭中成为多余的人,他们幼小的心灵饱受家庭破裂的痛苦;迫使他们走到社会上去寻求“关心”、“同情”或自我欲求。最近有一个案例,由于父母的离异,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到一家赌场跟着老板混,到他17岁犯罪时,已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老手了。一个缺少父爱或者母爱长大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孩子情绪情感和人格的发展。
3、空巢家庭的影响。近些年来,父或母或者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谋生或发家致富,成为一种社会普通现象。特别是农村,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现象较多,其子女有的交给爷爷奶奶,有的托付给亲朋好友,导致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的缺失,甚至失控,迫使许多孩子流落社会,被社会上的不良者拉拢、引诱,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的高升学率管教目标存在严重弊端。一些学校都在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埋没了不少学生的天性和爱好;从初中开始甚至还有的从小学开始就把学生分成快慢班、差优等生。被分到慢班的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长期处在一种低人一等的情感中,他们往往自暴自弃,破罐破摔。有的学校只抓文化教育,不重视育人;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意识、道德品质、人格发展的教育和培养。到了中考和高考的特殊时期,伴随着学校和家庭以升学为重要标准的大背景下,学校又重新开始分快班、慢班,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倍加关怀和呵护,对成绩差的学生冷落、消极对待;所以一部分学习困难,家庭贫穷等问题的学生便表现出自卑感和失落感,或者产生目标丧失感和强烈的挫折感。他们的情感开始变得空虚和怪僻。另一方面,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的影响,以及对社会时髦的敏感,他们便成了“赶不上时尚”的落伍者,因此很容易产生违法行为或犯罪心理,甚至蜕化为犯罪者。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目前在文化市场上,无论是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网络游戏,还是文化娱乐都充斥着大量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不良社会文化,这些无不都或多或少地玷污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严重地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电视、网络等媒体,大量引进的港澳台、外国影视片,渲染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等情节,对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使一些未成年人效仿而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的学生他们很容易受社会阴暗面影响,欣赏哥儿们义气,做事胆大妄为,不计后果,事后又追悔莫及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