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荆州市金融消费保护与纠纷调解中心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荆州监管分局党委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传承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解难题促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按照“4+4”的工作思路,主动植入诚信文化,整合各方解纷资源,绘就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四种底色”,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风险不扩散”的工作格局。2023年,共对460件纠纷进行调解,调解成功423件,成功率为92%,调解协议金额1亿元。工作成绩居全省前列。
着力提升调解成效
调解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前沿阵地”,也是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作为行业性调解组织,调解中心“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推进多元解纷和诉源治理。
坚持稳进增效,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采用业务间“串联”、单业务“闭环”的方式,高效完成来信来访、微信沟通等渠道的投诉纠纷处理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各类问题诉求。
聚焦提升调解队伍能力。调解中心选优配强更多业内、业外、基层治理专业人士,健全具有法律和金融专业知识的调解员队伍,进一步推动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调解员培训学习、采取实战观摩等方式,提高调解员纠纷化解能力。
把为民服务工作落实到细微处、点滴中。调解中心在深入推进主题教育工作中,主动收集群众意见,切实为信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让群众心中有“温度”。
以“小阵地”推动“大调解”。调解中心积极拓展线上调解,通过“一根网线一块屏”,将调解向基层、向社会、向金融消费者身边延伸,推动构建多元化“大调解”格局,积极与各级法院探讨和建立司法职能与行业调解相配合的诉调对接机制,深化合作织密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实现由“单兵作战”向“融合发力”迈进,共同促进金融矛盾纠纷快速妥善化解。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坚持求真务实,绘就多元解纷“真实”底色。诚信的根本精神是真实,尊重客观规律。调解中心遵循客观事实,倾听群众心声,反复查证真相,积极寻找纠纷平衡点,提出当事双方认可的调解方案,不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妥善化解金融消费纠纷,切实解决信访群众“如厕难”的实际困难。这是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的宝贵成果,也是践行主题教育总要求的生动实践。
坚持不偏不倚,绘就多元解纷“公平”底色。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要求大公无私。调解中心始终秉承公正公平,取得当事人信任,细致洞察双方想法,及时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况,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及时引导投诉人通过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避免矛盾扩大升级,节约监管资源,重复信访件明显下降。
坚持依法依规,绘就多元解纷“合法”底色。诚信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适应市场经济运行法则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坚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当事双方适当让步,才能实现双方利益一体化,做到案结事了。调解中心始终坚持调解工作的法律属性,在法律框架内开展调解,将调解“第一道防线”与司法“最后一道防线”有机结合。2023年,有273件在人民法院完成司法确认,占调解成功件数一半以上。
坚持协同发力,绘就多元调解“多元”底色。金融业的诚信守约,需要多方力量共同监督守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荆州监管分局作为监管部门,先后出台文件,划清消保工作职责范围,指定具体业务指导科室;荆州区人大常委会率辖内相关职能部门,到调解中心参观,推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有效实施;荆州市区两级法院与调解中心保持良好的合作与沟通关系,荆州区、沙市区法院主要负责人先后到调解中心现场调研指导工作,为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顺利运行提供保障;荆州仲裁委、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先后联合调解中心召开3次研究会,探讨多元化解金融纠纷新途径。
新的一年,调解中心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传承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推动“调解优先、应调尽调”,畅通金融消费者解纷渠道、丰富解纷手段,把暖民心、惠民生的事办好;深化与人民法院、仲裁委合作,持续推动调解服务扩面增质,把调解工作做深做细,确保消费者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妥善解决。扎实开展多元调解,积极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化解不良贷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社会治理贡献“调解力量”。
(记者 齐倩琼 通讯员 张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