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次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持续发声,为荆楚文物“代言”,呼吁共同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整体水平、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两会湖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来自荆州的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受邀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方北松: 近年来,我们使得1万余件木漆器、18万余枚竹木简牍、1100余件纺织品能够“延年益寿”,保护完成的简牍占全国同期出土饱水简牍总量的80%,木漆器占全国同期饱水木漆器保护修复总量的70%。
方北松在发言中说:源远流长的楚文化,是荆楚文化的重要支柱和长江文明的重要源头根脉。进入新时代,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更多先秦文化遗址和楚文化瑰宝在荆州重见天日,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火热的目光。36年的工作经历,让方北松深切感受到文化赋予荆州这座城市的巨大魅力和喜人变化:一方面,文物在荆州文保专家手中活起来了;另一方面,荆州文旅消费旺起来了,热爱文化、传承文化的人多起来了。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方北松:楚文化成为特色旅游的活力之源,文旅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去年荆州举办了首届楚文化节,不仅精彩纷呈的开幕式、中国电影大数据盛典等主题活动收获亿万流量,还让楚文化强劲“出圈”。
为了宣传荆楚文化,方北松还带了两件“国宝”——彩绘神鸟漆豆和楚简上两会,希望以文创产品的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关注历史,传承荆楚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方北松:这是我们楚国时期的简牍,也叫做楚简,楚简制作传承人做的,它是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个是那个“太一生水”,老子的著作,这是楚国一个文化,一个特色老庄哲学。现在荆州出土了大量的楚式简牍,里面有诗经、论语、国语这些宝物,所以,我们以后要加强楚国有关的遗址的发掘,还有楚国出土物的资源整理等等工作,更好地推动我们楚文化的创新转化利用,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并传承我们的荆楚文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在方北松看来,文物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撑,为此他建议,要加大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文保专业机构的支持,扎实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整体水平,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研究馆员 方北松:在报告里面提到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对我们是鼓励非常的大,我们是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基层文物工作者,我们一直在针对荆楚文物尤其是有机质文物的保护,所以在政府报告的鼓励下,我们想下一步会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尤其是文物保护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
(记者:陈孝伍/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