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毕利霞 :科技兴农 端稳“饭碗”信心足

江汉风报道:继续关注全国两会。来自荆州的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有党中央正确的决策部署,湖北人民、荆州人民有勇气有能力有智慧,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农业部部长唐仁健在答记者问时,专门就中国粮食数据、粮食安全问题做了解答。他指出:中国的粮食数据、粮食安全稳定可靠。

农业农村部部长 唐仁健:乌克兰危机发生以后,这些年我们周边什么时候你听到过你的亲戚朋友同事同学说到买不到粮食,听说过哪个市县哪个地方跟中央紧急调过粮,都没有;粮食它是一个刚需品、必需品,只要少了,市场和价格它一定能反映出来,粮农组织的数据也表明去年比如大米国际市场涨了21%,但是我们国内大米才涨了1.7%,这就是支撑,做不了假的。

听了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的发言,全国人大代表毕利霞深有感触。作为长期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基层代表,毕丽霞说:国家粮食已经实现了20连丰,尤其是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智慧农业的不断发展,粮食丰收的基础非常稳固。

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毕利霞:我觉得部长的回答很有底气,也很接地气,也很霸气,说的都是大实话,句句在情在理,为什么这样说?首先第一个我们现在的基础设施这一块,支撑力度很大,我们现在农民种地基本上已经告别了以前的望天收,实现了旱涝保收;第二个就是我们的这个农机装备,以前农民种地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个汗水农业,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向智慧农业在转变,现在我们的手机都成为了我们的新农具,而且效益非常高;第三个现在我们的高科技助推高产的品种、高效的模式,都为我们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好的效率,粮食安全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有底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工作任务时提出,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这些“福利”都让毕利霞对未来充满信心、满怀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毕利霞:我感觉我们现在的农业就必须要有一个整个的提档升级,去年我们通过对农机装备的一个转型转型升级 ,我们真正提高了效益,像以前我们一个人一天只能插一亩地,需要150块钱的人工费,现在我们就说一个人一台机械,一天最少可以插50亩地,而且现在的整个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现在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来驾驶我们的这些智能装备了。

2023年,毕利霞所在的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将传统农业转向数字农业,通过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构建可视化和数字化系统,实现水稻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目前,兴华智慧农场入社农户145户,服务周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种养户400多户。2024年,毕利霞要继续发挥种粮大户的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全国人大代表、监利市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毕利霞:作为基层的农业代表,回去之后,一是我们要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来提升粮食产能、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通过土地平整使农田地块更便于机械化智能化作业,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水电路网通讯等设施的提档升级,来提高农田产出率和抗风险能力;二是要加大智慧农业的投入和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赋能的发展,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引进农业高科技人才为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记者:陈孝伍/编辑:陶威/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