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
初步核算,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51.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9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084.29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1460.22亿元,增长7.3%。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7.10亿元,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排全省第5位;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排全省第1位;建筑业实现总产值363.97亿元,同比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5.08亿元,同比增长8.7%,排全省第4位;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0.95亿元,同比增长9.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75亿元,同比增长18.8%;工业用电量108.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排全省第2位。
生产供给稳步回升
1.农业稳产增效。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7.10亿元,较上年增长4.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粮食产量457.02万吨,较上年增长0.8%,其中夏粮产量51.51万吨,增长2.7%;早稻产量20.14万吨,增长2.1%;中稻和一季晚稻产量337.31万吨,增长0.2%;晚稻产量24.11万吨,增长2.4%。蔬菜种植稳步提升。蔬菜产量346.28万吨,增长1.6%。畜牧业产能稳定。生猪出栏386.06万头,增长3.9%。水产养殖效益提升。水产品产量127.70万吨,增长4.5%。
2.工业生产态势良好。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重点行业生产整体向好。36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排名前10的行业大类中有8个实现正增长。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新增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2022、2023年全市共进规工业企业419家,实现产值增量225.54亿元。新增企业中产值增量过亿元的企业27家,其中湖北银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玖龙纸业(湖北)有限公司、荆州能耀新材有限公司产值增量过20亿元;湖北美的楼宇科技有限公司、华鲁恒升(荆州)有限公司产值增量过15亿元;云图新能源材料(荆州)有限公司产值增量过10亿元。
3.服务业平稳向好。1-11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0.95亿元,同比增长9.0%。分行业看,教育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表现亮眼,同比分别增长30.8%、28.9%、20.2%。两大核算行业加速发力。其中,其他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不含谷物、棉花等农产品仓储)实现营业收入19.67亿元,同比增长28.0%,排全省第6位。湖北恒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该行业重要支柱点,拉动全市其他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增速32.8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6.29亿元,同比增长37.7%,排全省第1位。14家新进互联网平台经济企业贡献突出,拉动行业增长49.1个百分点。
需求动力加快恢复
1.项目投资支撑有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1位。一是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2位。工业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为49.4%,同比上升6.3个百分点。华鲁恒升合成气及气体动力平台项目、云图新能源材料项目、松滋史丹利磷酸铁项目、仙鹤制浆造纸项目等一批大型工业项目的稳步推进,有效支撑了全市工业投资的较快增长。二是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15.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总投资比重为19.7%,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1个百分点。武松高速、李埠长江公铁大桥、当枝松高速松滋段等一批大型交通运输类项目加快建设,拉动全市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
2.消费市场加速回暖。首届楚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和“惠购湖北”“惠游湖北”消费券发放,助力消费市场回暖升温。202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5.08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4位。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514.85亿元,同比增长9.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市场规模总体稳定增长,增速较上年明显加快,同比分别增长14.5%、8.0%、11.6%、13.5%。分商品类别看,吃穿用类等生活必需商品消费底盘稳固,同比增长16.7%,对限上零售额增长贡献率达到66.9%,为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智能、绿色环保和节能型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上单位智能家电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3%;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全年实现零售额1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倍。
创新动能加速蓄积
1.新产业加快发展。2023年,全市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3.28亿元,可比增速1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排全省第5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单位共870家,占全省6.7%,同比净增216家。分行业看,高新制造业企业776家,同比净增168家。高新服务业75家,同比净增37家。高新建筑业19家,同比净增11家。
2.新领域投资快速增长。2023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0.5%,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33.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8%,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0.7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9.5%,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30.3个百分点,高出总投资增幅9.4个百分点
3.新业态蓬勃发展。网上零售等新兴供给方式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新零售”企业,新兴零售业态规模不断扩大。透透皮具作为荆州本土成长起来的知名电商企业销售规模持续扩大,加一加深耕荆州社区团购市场,在本地市场占有率领先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团购行业巨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30.20亿元,同比增长17.1%,高出限上零售额增速7.8个百分点。
4.新企业强势发力。2023年,全市共有“四上”企业5082家,全年新增115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26家,限上贸易企业新增68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145家,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新增76家,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新增32家。新增企业对全市经济稳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华鲁恒升、云图新能源材料为代表的新增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15.2%。新增限上贸易企业拉动12月限上零售额增速3.0个百分点,贡献率达31.4%。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1.民生投入持续加码。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455.38亿元,同比增长13.4%,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6.20亿元,同比增长15.7%;农林水支出85.66亿元,同比增长5.1%;教育支出78.04亿元,同比增长6.8%;卫生健康支出60.98亿元,同比增长6.6%;城乡社区支出52.08亿元,同比增长42.7%。
2.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3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44元,同比增长6.4%,增速排全省第6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18元,同比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80元,同比增长7.8%。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1.78降至1.7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3.物价运行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7%。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四涨四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6%,衣着下降0.2%,居住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5%,交通和通信下降2.3%,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5%,医疗保健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0%。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