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信心谋发展 力同心创未来 ——荆州市干部群众聚焦全国两会话心声谈期盼

江汉风报道: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备受关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召开在即,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寄语全国两会,表达自己的心愿和期待。

监利市金草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祖清:

“合作社+人才”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进入3月,春风暖了,监利市姚集村开启了忙碌的春耕备耕模式。万顷良田上,监利市金草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旋耕机正在为农户翻耕土地,借着春风播下种子,播下希望。

监利市金草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深耕水稻油菜全产业链,为农民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合作社负责人周祖清说,随着农村人口持续老龄化,留下来的地老人种不动、年轻人不会种。近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发展,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使得内部管理混乱、发展滞后。如何让专业的人扎根土地、扎根合作社,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提起今年全国两会,周祖清说,希望两会能继续关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就地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并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大学生、乡贤精英等返乡创业就业,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马千里:

希望科研经费向民营企业倾斜

博士后马千里,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现在是湖北菲利华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英玻璃高温熔制机理研究,以及石英玻璃制备工艺与装备开发工作。

在他看来,石英玻璃是国家重点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矢志为国家石英玻璃产业作出贡献,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作为科研人员,他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从灵感到技术落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员和经费。

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潜心科研。进入公司后,马千里申报高级职称成功获批,为争取更多研究资源提供了便利。此外,荆州经开区依据人才政策为马千里提供了3年的生活补贴,为他做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2023年,马千里和团队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大口径高光学均匀性石英玻璃产品,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服务于国家重点领域。

作为过来人,也作为受益者,马千里期待全国两会更多关注技术研发型民营企业,也期待国家出台更多科研利好政策,为企业高水平技术人员申请课题经费提供更多渠道,推动相关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湖北丝路互连电商创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付银银:

健全创新创业政策协同机制

从背井离乡找工作,到实现家门口成功创业;从以前在外地孤军奋战谋事业,到如今在家乡成立创业园,帮助更多大学生创业逐梦……

2018年,“80后”付银银返乡,在沙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9年创立湖北丝路互连电商创业园,与沙市区政府、立新街道联合打造荆州外贸综合体服务平台。

创业补贴、场地租借……在荆州一系列的政策帮扶下,付银银不仅带领公司实现稳健发展,还以湖北丝路互连电商创业园为平台,帮助一批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12家本地传统生产型企业向跨境电子商务转型升级。作为荆州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她正努力推动家乡产品走出国门,远销世界各地,持续打造荆州特产新品牌。

对于像付银银这样的青年创业者来说,创新创业正如攀登高峰,除了要求“攀登者”具备坚强的意志和娴熟的技巧,也需要攀爬的“云梯”和其他辅助工具。她表示,创业青年资源不多、对创业政策认知不充分,资金有限、融资渠道不多,希望全国两会充分考虑青年创新创业的特点和需求,把创新创业政策更好统筹起来,健全政策协同机制,最大限度形成政策合力。比如,加强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青年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公安县第二中学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刘荣:

聚焦心理健康 守护“少年的你”

47岁的刘荣,不仅是公安县第二中学的专职心理辅导教师,还是公安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从业心理咨询十余年来,她先后为校内外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逾2000小时,为200余名有心理障碍的孩子扫除阴霾、打开心结。

2022年,刘荣自告奋勇担任南平镇鲍关、夹竹园镇花基台两地“护苗”工作站站长,利用休息时间,到工作站开展各类活动,精心设计亲情陪伴项目。

“农村孩子的抚养人自身掌握的心理健康知识十分有限,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可能更薄弱。”在长期与留守儿童相处的过程中,刘荣发现,在农村,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师资力量薄弱等种种原因,留守儿童心理需求逐渐增多。今年的全国两会,她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比城市而言,农村学校更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刘荣期望,能有更多资源向乡村教育倾斜,给农村中小学定编定岗,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实施专业化的生理心理知识普及教育,形成学校、家庭、村镇组织层层联动的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陪伴。

沙市区石闸门社区居民张松林:

期盼出行更便利生活更舒适

“现在,我们社区有便民食堂、养老服务中心、运动健身中心,住得很舒服,充满人情味,我觉得比一些现代化小区都好。”沙市区政协委员、石闸门社区居民张松林说。

近年来,沙市区石闸门社区一直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对小区屋面、道路、下水道等进行全面整治,还新增养老、托育、助餐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一站式”健身、休闲、娱乐阵地,居民们幸福感满满。

“社区毗邻医院、学校、菜场、商超,人口密度较大,停车特别难,尤其是下班高峰期,‘抢车位’现象每天都在上演。”停车位的供需矛盾一直是张松林关注的问题,他发现,虽然社区内已经有一个智慧停车场,但是,随着家庭购车量日渐增长,社区停车位已不能完全满足停车需求。而且,很多车辆随意停放,严重影响交通秩序,给小区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张松林期待能针对“停车难”这一热点话题再进行讨论,找到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针对‘停车难、停车乱’现状,目前已探索出很多措施,比如新建停车场、增设马路停车位、拓展闲置区域应用等。”张松林说,城市公共空间有限,关键是要找到“共享”“错时”的破题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停车设施布局,智慧高效管理泊位,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生活更加舒适。

(记者:熊丹 见习记者:周安一/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