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近年来,荆州区马山镇蔡桥村探索创新“一二三四制”议事协商模式,以一场会议、两支队伍、“三个代表”、四项流程将支部“神经末梢”延伸至湾组、每家每户,畅通议事协商渠道,提升群众满意度,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场板凳会议
为实现“进得了门、见得到人、说得上话”,蔡桥村村组干部只要一有空,就在群众之间穿梭,村民活动中心、村口商店,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搬条小板凳坐到群众中间,通过“以聊代会”的形式认真倾听群众聊天,同时用身边人身边事改编的法治案例、最新涉农政策等吸引村民注意力,适时拿出反诈禁毒、防范邪教等资料开展宣传。
村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难题,也通过“板凳会”向干部倾诉和反应。蔡桥村及时总结经验,与各村群众约定时间地点,将“板凳会”确定为一项工作经验进行推广,“板凳会”成了村里了解社情民意、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的一块宝贵阵地。
两支乡村队伍
为谋划新一年村庄发展规划,蔡桥村收集村级发展顾问意见和建议,将年度任务清单化,设定完成日期,明确发展顾问联系人。在扩建蔡桥烈士陵园中,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后,还存在33万元资金缺口,蔡桥村积极与村级发展顾问团联系,号召以村级发展顾问为主的乡贤们发挥自身优势,为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出资出力,村级发展顾问也积极响应。改扩建后的园区面积达8100平方米,新增展馆面积302平方米。
有了乡贤理事会,很多事情大家一起商议解决,有利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是乡村治理的新探索。蔡桥村发动党员和乡贤力量,在村成立乡贤理事会。乡贤理事会成立以来,协助调处矛盾纠纷 15 次,处理化解率100%;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筹集资金约15万余元,募集大米、油、衣物等物资,捐赠帮扶困难群体。此外,在乡贤理事会的建议下,蔡桥村陆续建成荷叶加工厂、蔡桥村游客接待中心,由村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三个村民代表
蔡桥村在召开户长会、湾组会等各类会议,研究谋划村级发展时,参会人员应有三分之一的烈士代表、三分之一的党员代表、三分之一的群众代表,保证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在代表参与议事机制下,蔡桥村各项决策均得到村民广泛支持,先后完成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蔡桥红色纪念园、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荆州区西北地区革命斗争纪念馆(原蔡桥革命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32户“一户一景”庭院景观打造、沿湖栈道修建、小微水体平原水乡景观打造,并实施公路提升、灌渠提升、厕所改造提升、亮化提升、绿化提升、人居环境提升六大提升工程,示范创建美丽乡村样板。
四项议事流程
蔡桥村在作村级发展决策时,必须经过四项流程,即户长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烈士群众大会决议、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决策、管理、监督、落实于一体,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以严格的程序、创新的机制,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交给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极大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蔡桥村的经济与社会事业由此得到快速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在支部引领带动和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村务村事齐商共管,共同谋划荷叶加工厂、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北湖生态养殖等金色产业,现正在逐一实施。蔡桥村将“共同缔造”理念贯彻到村级事务管理、村级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全方面,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等五个方面开展各项工作,充分保障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动群众,取得良好成效。自2019年来,蔡桥村始终保持零上访、零违法事件、零养老诈骗事件、零黑恶势力、零贩毒事件“五零”记录,并于2021年9月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称号。
(见习记者:彭诗静/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 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