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2月2日,荆州天色暗沉,雪粒铺天盖地洒下,落地成冰。
晚上8时,万家灯火团圆时,民政夜巡人的救助行动才刚刚开始。荆州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救助人员兵分两路行动,坐上“荆州救助”巡逻车,记者随行一路人马前往荆州区开展救助。
夜 巡
“今晚还有大雪,我们边巡逻边往江边去,劝那对老人到救助中心住!”救助人员吕能霞一边开车,一边与同事陈高羽商定今晚行动重点。
吕能霞口中的那对老人,是他们街头巡查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2023年10月,荆州区民政部门发现,一对四川老夫妻在荆江大堤边露宿,生活窘迫。他们得知后,迅速前往救助,却吃了“闭门羹”,这对老人宁愿住在街头打零工为生,也不愿接受救助回乡。
“救助不能强制,只能劝导。我们只能把他们列入重点关注对象,半个月去看一次。入冬后,我们送去了御寒棉被棉衣、食用油、大米等,让他们不受冻挨饿。”陈高羽补充道。
穿过荆州古城,向城南荆江大堤方向前行,路面逐渐变白。巡逻车缓慢前行,两人边介绍情况,边扫视街头,搜寻困境人员。
“像这样不愿接受救助的街头困境人员多吗?”记者提问。“不多,中心城区现在重点关注对象有5名。”吕能霞说。
一个半小时后,行至城南荆州大堤附近,两路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人员与荆州区民政局救助专班相继汇合。冰雪覆盖,坡陡路滑,一行9人下车,带上强光手电筒,提上食用油、大米、棉被等,徒步上堤。
肃肃江风裹挟着雪粒,迎面袭来,砸得皮肤生疼。手电筒强光照着路面,光影下,工作人员背后的“荆州救助”格外醒目。
劝 导
前行500米,下坡,到大堤另一面。堤脚,一间亮灯的简易屋棚映入眼帘,一位老人正在生火做饭。
“这么冷的天,你们来了!”“在做饭呢,这几天大雪,住这里不安全,跟我们去服务中心住吧。”“不用,住习惯了!我儿子来看我了,他在,没事!”……
一番劝导,没劝动老人,更没劝动老人儿子。查看老人居住的木棚之后,救助人员仍旧不放心。再次劝导,但老人和儿子依旧不愿去。救助人员只得送上御寒物品,留下老人儿子联系方式,再三叮嘱后,驱车返程。
晚上10时许,路面积雪越来越厚,路两边漆黑一片。行至荆州区郢都南路,眼尖的救助人员突然喊:“停车,有人睡在路边!”
车灯、手电筒强光照过去,记者才注意到,路边一处停车棚下,一辆老旧三轮摩托车旁,一位老人睡在一个床垫上,身上盖着薄被子。
“快醒醒!这样睡太冷了!跟我们到救助中心休息去!”救助人员边叫他,边拿出军大衣、棉被盖在他身上。醒来的老人看到救助人员,摆摆手,不愿起身。
救助人员再三劝导后,依旧无果:“这是‘老熟人’了,我们巡逻经常看到他,看到一次,劝导一次,依旧不愿接受救助!”
待 命
荆州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服务二科科长李贤军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遵守‘无偿救助、自愿受助’原则,现在重点关注的街头困境人员,既不愿到救助中心接受救助,也不愿回家,我们只能给予临时救助。”
在荆州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有12名专项从事救助的工作人员,工作年限从8年至30年不等。除却日常一日三班街头巡查,遇到高温、雨雪等极端天气,他们全员上阵巡查,常常休息在服务中心,24小时待命。
“天寒地动,一想到街头的困境人员,就睡不着。不如夜晚在街头多转转,说不定能提供及时救助。”救助人员代居付说。
据荆州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剑介绍,去年12月寒冬送温暖行动开展以来,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已出动巡查车辆130台次,参与巡查人员260人次,共救助171人次。其中,站内救助78人次,站外救助93人次,护送返乡28人次,提供返程车票25人次,送医救治1人次,站外救助发放御寒棉被36床、军大衣12件,保暖内衣95套及防护口罩150个,提供饮用水、食物近160份。
(记者:荆文静/编辑:王向明/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 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