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受害未成年人恐惧焦虑心理援助

经常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缺乏安全感,与同伴的交往中往往表现为退缩和回避,恐惧和焦虑总是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整天提心吊胆,神经高度紧张,甚至有草木皆兵的心理,非一般人所能想象。而当一个人生活在无休止的恐惧和压力下,其抵抗力就会逐渐减弱,变得茫然不知所措、身心疲惫不堪。

心理援助方法有:

1、开展对家庭暴力受害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进行心理调节。把能引起你紧张、恐惧的各种场面,按由轻到重依次列成表(越具体、细节越好),分别抄到不同的卡片上,把最不令你恐惧的场面放在最前面,把最令你恐惧的放在最后面,卡片按顺序依次排列好。进行松弛训练。方法为坐在一个舒服的座位上,有规律地深呼吸,让全身放松。进入松弛状态后,拿出上述系列卡片的第一张,想象上面的情景,想象得越逼真、越鲜明越好。如果你觉得有点不安、紧张和害怕,就停下来莫再想象,做深呼吸使自己再度松弛下来。完全松弛后,重新想像刚才失败的情景。若不安和紧张再次发生,就再停止后放松,如此反复,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会再使你不安和紧张为止。按同样方法继续下一个更使你恐惧的场面(下一张卡片)。注意,每进入下一张卡片的想像,都要以你在想像上一张卡片时不再感到不安和紧张为标准,否则,不得进入下一个阶段。当你想象最令你恐惧的场面也不感到脸红时,便可再按由轻至重的顺序进行现场锻炼,若在现场出现不安和紧张,亦同样让自己做深呼吸放松来对抗,直至不再恐惧、紧张为止。

2、开展如何预防家暴活动。提高家长的个人素质。家长的方式会影响到孩子,因此家长要对自己有所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达方式,了解自己的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同时,教受害者如何与暴力者沟通,平时不要激怒暴力者,遇到家长施暴,可向亲属或向政府相关部门如警察求救,学会自我保护。

3、家长对孩子不要喜怒无常。有的家长常将自己的好坏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样会使孩子害怕父母,怕父母无缘无故发脾气,怕自己受罚等,终日心神不定、畏畏缩缩,表现为恐惧、多疑、敏感。因此父母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拿孩子当出气筒。

4、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如果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就会增强很多,家长应去发掘孩子的独特天赋,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之自豪,以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不足之处,只要加以训练,就可以克服 ,以次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培养其自立、自信的态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