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给很多儿童、青少年学生做心理辅导时发现,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形成的关键原因在于父母对孩子教育态度不统一的基础上,表现在:父亲严厉教育孩子,母亲却护短,有的对丈夫甚至冷嘲热讽,使丈夫不得不作罢;有的母亲十会关心孩子,丈夫却不以为然,认为妻子小题大做,太担心了,等等。一位母亲来找我为她的儿子做咨询,儿子这次考试失利,情绪反常,一次儿子拿起菜刀在家里乱砍,母亲吓坏了,怕出事,慌慌张张来找我,寻求帮助。咨询中得知,这孩子十分依赖母亲,什么事都是母亲管,父亲很少管孩子。妻子对丈夫说,这孩子心灵很脆弱,经不起挫折,丈夫却说都是你惯坏的,我当年读书是个什么条件,哪比得上现在孩子的优越生活条件,我不照样上大学,成长成人,丈夫对妻子的担忧不以为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丈夫不配合,妻子无可奈何。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智慧金钥匙:
1、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孩子要心灵健康的成长光靠父母一方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统一,口径要一致,要相互协商,对一些不懂的地方,要善于请教教育专家,多看些教育的书和文章。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将对孩子的教育推给另一方。
2、家长要树立合力教育意识。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决不能分。那么“合”在什么地方?应该“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上。这就要求家长认真地回顾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没有不妥之处,谦虚的态度和必要的学习是不可少的。同时,也应认真回想其他长辈的教育行为有没有可取之处,自己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3、在树立合力教育意识前提下,经过认真思考,开个统一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家庭会议。坐下来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最后求同存异。在教育孩子时,按照已经统一的认真去做,看看效果如何,而且这样的家庭会议应该经常化。
4、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是受教育的对象,对家长的教育行为有最直接的感受。孩子往往能很客观地评价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教育行为的优点与不足,这对我们改进家庭教育是大有好处的。
5、不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当着孩子的面闹矛盾。这样会降低长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出现双方闹矛盾时,最好有一方以冷静委婉的口吻劝说对方暂停教育,协商之后再进行教育。
6、社会要加大对教育宣传的力度。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把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全推给学校,自己一心忙自己的工作和生意。这是十分错误的,父母不但要认真、扎实地教育孩子,而且要随时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要懂教育方法和艺术。
少儿心理教育72问答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