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护人要积极面对孩子存在的问题
作为监护人的母亲,首先应该了解孩子,孩子是一直以来的性格内向还是在离婚后性格有了突然的转变呢?倘若是离婚后,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原因:对父母离婚的事实不能接纳;担心自己被抛弃;害怕同学、老师耻笑。根据您对孩子的了解来推断一下孩子不愿与人的交流的原因是什么。其次,注重平时的沟通、交流,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点非常重要,尽管您平时工作繁忙,也要尽量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说说话。在平日中尽量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悲、喜,都可以和孩子分享。这样利于孩子与您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最后,母亲要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果您想让孩子性格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首先要让自己乐观,二是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改变孩子孤僻行为的有效途径,对性内向的孩子,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和保护其自信心,多鼓励他去自由活动,发展其才能,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并逐步形成一种优越感,从而满怀信心地去参与社会活动。
2、使用榜样示范法,帮助单亲未成年人
青少年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他们容易受来自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并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让他们了解身边的老师、同学或他人与其有同样的经历 ,饱尝家庭的不幸,通过自身努力,靠着坚强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走出困境。也可以介绍一些有类似经历的伟人,科学家或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范例,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地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的感召力使他们消除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3、使用自我欣赏法,帮助单亲未成年人
监护人和教师应帮助他们欣赏自我,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创造成功表现的机会。如在球类、棋类、歌咏比赛中,让他们登台亮相,展示“一技之长”,使他们能“出人头地”。并且要抓住他们获得成功的契机,使他们在成功的兴奋和快乐中,充分肯定自我,在平等温馨的气氛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彻底消除自卑心理。
4、离婚家庭应该做到文明离婚
离婚后,父母双方都应该做到继续关心孩子。目前不少离婚的父母,在离婚前争吵、反目,离婚后,还继续相互仇恨,不相往来,使儿童不胜痛苦。如何把离婚对下一代造成的心灵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很需要研究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诺特在《父母与子女》一书中提出这样的主张:"离了婚的父母,虽然已经不是夫妻,但是最好的办法是继续做孩子的父母。"这话的意思是说,夫妻虽已离婚,但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仍然存在,父母仍应该关心子女,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如果父母双方确实能够为孩子着想,那么不仅离婚后能继续关心子女,离婚前也不应该相互诋毁、仇恨,以免刺伤孩子的心灵。
5、给孩子充分的爱抚
家庭的亲人与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的儿童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使他们身心健康。父母给孩子的爱是真挚无比的,能给儿童无限的力量。但是,缺损家庭的儿童,既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这种爱,那么其他的有关亲人、教师及同伴对他的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弥补,成为鼓励儿童在人生道路上迈进的动力。
6、给孩子安全感
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毕竟双方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无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所以,你需要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曾经伤害你的人。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 图排家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