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元月23日,荆州中心城区寒气袭人,气温降到零度以下。
家住荆州区弥市镇普兴村的马华栋起了个大早,他陪着妻子张喜翠首先骑着摩托车到公路边,随后搭乘968公交车,奔赴荆州市中心医院城中院区血液透析中心去透析。
这一天,中心医院肾内科教授、血液透析中心医生钟广芝像往常一样6点钟起床,简单洗漱后吃早点,冒着风雪提前半个小时到岗。
中心医院新院区搬迁到荆北新区,为了方便荆州古城及周边地区近200名尿毒症患者透析,医院将肾内科一病区血液透析中心,设在老院区,让患者及时透析确保生命安全。
一年来,钟广芝无论风霜雪雨,一直奔波在老院区和新院区。除了每周在新院区的门诊和手术外,她每天为透析患者诊疗超过10个小时。
7点半钟,血液透析中心候诊室外挤满了等待透析患者及家属。来自弥市镇的张喜翠看见钟广芝,咧嘴笑了起来。因为钟医生技术过硬,还有一幅菩萨般的好心肠。76岁的谭婆婆家住荆州城南环路,她对钟广芝竖起了大拇指,说“钟医生,我是你的粉丝。今儿生怕你不来哒”!
其他患者异口同声的说“钟医生,我们可都是您的粉丝咧”!
面对众多粉丝的褒奖,幸福如泉水般流淌在钟广芝的眉宇之间。作为一名医生,收获患者的众星捧月,就是当“明星”已不过如此吧!
在血液透析中心一线服务患者,钟广芝深知这个特殊群体,要忍受难以承受的痛苦。比如说,他们基本上不能饮水,食物的禁忌更是要严格控制,水分、血糖、血压,血钾等指标如果超标,可能有生命之虞。对此,钟广芝定下的铁规矩就是“患者生命大于天”!
这条“铁规矩”,既是初心,也是使命。贯穿于钟广芝的职业生涯,须臾不含糊。
与患者打过招呼,钟广芝医生开始当天紧张而又忙碌的工作。她首先巡查整个病房所有的机器是否正常运转、透析管路是否预冲充分,确保每台透析机正常工作。随后,她又通过慢病透析管理系统,对每个准备上机的患者预检,仔细询问患者近两天有无水肿、胸闷、气喘、高血压,睡眠障碍等情况。开出医嘱又与护士交流患者情况后上机治疗,对于重病患者会再次将进行床边体格检查。
遇到新来透析的患者,钟广芝还要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评估,对于内瘘成熟的患者进行后期透析穿刺的通路规划,并画出图谱方便护士穿刺。一年下来,经过钟广芝为患者手画的图谱超过100件。
当天,共有40名患者符合上机条件。机器嗡鸣声中,钟广芝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密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状况。以防止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突发状况。
肾内科血液透析一病区护士长杜颖介绍说,透析患者大多数是老弱病残,病程最高有20多年。目前,尿毒症治疗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换肾,但肾源匹配需漫长等待。二是依赖透析,维持生命。
钟广芝表示,坚守老院区医护人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天服务患者80多人,最大限度减少他们的奔波之苦。
4个小时后,患者顺利下机。毒素被排除,他们一脸轻松。
12点多钟,盒饭送来。钟广芝和护士胡乱扒了几口饭,放下碗筷又疾步来到候诊室。另外一批40名患者,正焦急等待下午透析。
钟广芝把当天上午流程又走了一遍,巡视、检查、询问、嘱咐,严丝合缝犹如流水线作业。
在护士操作下,患者上机治疗。
钟广芝返回办公室,想起来忙碌半天,没有顾得喝口水。她用手机屏,无意间映照自己容颜,竟然发现,青丝染上了风霜,一许伤感悲从中来。白驹过隙,人到中年,还像年轻人一样的拼!耕耘血透一线,字典根本没有“节假日”。哪怕是过年,也要在病房渡过。透析的患者每周2次或者3次的透析刻不容缓。
患者性命相托,实实在在做自己的“粉丝”啊,这份情感,超越了医患关系,亲人一样水乳相交难舍难分。
每个班下来,腰酸背痛的伤病,一直困扰钟广芝。有时候,她也抱怨,每当超负荷的劳动让她疲惫不堪时,微信滴答的声音响起:“钟医生,我明天需要过来加透”!医者仁心的强烈责任感,又激发她昂扬的斗志,把所有的负面情绪,抛到了九霄云外。
“粉丝”报到,让钟广芝永远不离不弃!
钟广芝的“粉丝们”,在为她点赞的同时,也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担心。生怕某一天,亲爱的钟医生,会调离血液透析中心岗位。
(通讯员:张勇 夏自宇 /编辑:杨尹/一审:唐杰/二审:张先凯/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