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针对义务教育专项审计发现的问题,荆州区审计局在督促整改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共同探讨,随时沟通,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同时对整个项目进行“回头看”,总结经验,切实将研究型审计嵌入审计全过程,推动全区审计整改工作迈上新台阶。
强化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对于一些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有关主管部门在整改具体问题的同时,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推动标本兼治。区教育主管部门修订完善了《荆州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办法》《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学校食堂账户开设和运行有关问题的通知》等4项管理制度,相关学校出台了《课后服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全区义务教育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建立问题清单,提升整改成效。对审计报告、审计事项移送处理书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全部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台账中明确问题定性、问题摘要、问题金额、处理意见、整改时限、整改状态、督促整改情况等要素,要求责任单位严格履行审计整改责任。整改期限届满后,对被审计单位反馈的整改结果进行审核,符合整改要求、达到销号标准的进行销号,未达到销号标准的继续整改,形成“建账-督促-销号”工作闭环。
撰写审计信息,强化研究成果。立足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归纳总结,结合审计目标,提出可行建议,研究撰写《关于荆州区义务教阶段课后服务实施情况问题与思考》《审计促进学校食堂管理》《审计促进学校工程项目管理》等多篇审计信息,着力提升审计人员“能写”的基本功,提炼深化审计业务,强化审计研究成果。
及时总结经验,提炼审计成果。审计项目结束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方法,复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避免同类错误,进一步深化学习研究、培养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在每一个审计项目中有收获有进步,以实际行动促进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李映/编辑:杨尹/一审:唐杰/二审:张先凯/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