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专业人类运用心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咨客(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帮助,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
属于心理咨询性质的活动,并非始于当代,在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医学和宗教活动中并不乏这方面的典型事例。我国古代医学中有许多关于心理治疗的名医案例,如心理脱敏法、精神转移法、以笑或以怒治病的情绪疗法等等,都是典型的心理治疗。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在精神上感到困惑的时候,常到巫医或宗教传人那里去寻找劝告和帮助,从中得到不少心理暗示。但那时科学和迷信混杂在一起,真伪难辨。
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心理咨询事业,从世界范围来说,是始于20世纪初期。随着职业指导、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治疗的兴起,心理咨询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出现。1909年弗兰克·帕森《选择职业》一书的问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军队中对征募的士兵进行甄别和分类所进行的智力测验,法国为鉴别儿童智力进行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等研究,都为今后的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发展奠定了基础,30年代末40年代初心理咨询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和理论研究的深化,人们开始寻求在适应社会和调整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方面的帮助,心理咨询也超出了职业选择和教育的范围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40年代到60年代,心理咨询事业进一步迅猛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社区、厂矿、学校都普遍设立了心理咨询和心理卫生机构,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人数急剧增加,高等院校的心理学系也设立了咨询心理学专业,为蓬勃发展的心理咨询事业输送人才。在美国,咨询心理学已成为仅次于临床心理学的心理学第二大分支学科。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心理学主要流派的基本理论与心理治疗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心理治疗“三大势力”,在精神医学和心理咨询门诊中得到广泛应用。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心理咨询在我国起步较晚。过去,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主要在医疗机构的精神科进行,80年代中期以后,心理咨询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高等院校率先进行,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和部分教职工的欢迎。高校的心理学工作者、精神医学工作者以及部分学生教育工作者,对此项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此同时,心理咨询事业在社会上已发展起来,面向青少年的"青春热线"电话咨询,为处于苦闷中的年青人架设起沟通心灵的桥梁,使他们在徘徊中得到了及时的帮助。面向社会各阶层的正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也开始设立。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科学的进步,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也越来越高。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由于竞争和观念变革带来的新型人际关系等因素,都可能加重人们的心理负荷。科学意识的提高,也促进了人们对自身精神状态的关注。这些,既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是也是促进我国心理咨询事业发展的社会推动因素。
不少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咨询者总是左顾右盼,鼓足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医生的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苦衷,而有的人绕了很大的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其实在人们眼里的心理障碍、隐私等,在心理医生看来往往就是大众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医生不会取笑你,更会替你保守秘密,因为这是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最起码的医德。因此咨询者应该放下包袱,充分信任医生是治病的关键。许多咨询者把心理医生神化了,认为心理医生无所不能,常就诊一两次就要求心理医生能把所有的心结都打开,如果没有达到所希求的目的,便认为这个医生不行。其实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心理疾患常常与咨询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咨询者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些咨询者则把心理医生看成是“救世主”,把自己的心理包袱完全丢给医生,以为医生有能力把它一一解开,而自己不需努力,不需承担责任。要知道心理医生在整个治疗中只起分析、启发、引导、支持、改变认识等作用。另外,来咨询者面临抉择时,无从决断,希望医生能帮助拿主意时,应明白医生和病人是两个独立的人,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医生无权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咨询者。
而另一些人则把心理医生看成是算命先生,能一眼看穿咨询者的内心世界。也有的人认为心理咨询没有什么意思,无非是和居委会老大妈一样,做做思想工作。这两种看法都是片面的。其实心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心理医生是应用心理学现象及规律,对咨询者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再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医生不是病人的领导,他们一般保持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咨询者进行批评、教育。心理疾病的战胜需靠医生和患者双方的努力。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过去很多人认为去接受心理咨询说明你大脑有毛病,精神出了问题,还有人认为心理咨询是精神科医生的事,这是一种误解。
心理咨询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融合,是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的沟通,是一种经验与另一种经验的相遇,是一种人格与另一种人格的碰撞。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咨询师知识、技能、来源与求助者心理问题和人格全面作用的过程。美国心理咨询专家卡可夫曾说,心理咨询是“生命的流露”。对咨询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
心理咨询是这样的:
一、心理咨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与日常交谈不同,是咨询师与求助者的深层次交流。心理咨询会涉及到求助者深度潜意识,包括他们的隐私和童年经历。因此,心理咨询不是聊天,也不是一般意义的聊天。
二、心理咨询重视倾听。只是教导,视求助者为所教诲的人,则不是真正的心理咨询。
三、心理咨询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给予求助者以人生的启迪,使其能敢于面对自己和自己的感觉,并做出积极的行为。因此,心理咨询不是安慰。
四、心理咨询不是帮助人解决问题,而是鼓励人自助。咨询师是充满智慧的人,但他们并不是神仙,更不是算命先生。
五、心理咨询不为求助者们选择、作决定,应促使求助者自己负起责任。
(荆州市社会心理学会、图排家画)
465d5b2a3e32aa1b4d5068ce00309b31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