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鲁迅说这位公安人关心世道,原来他最爱以“花”为媒!如今......

“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

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

袁宏道以诗的形式

总结了自己对插花的美学偏好

流传至今的袁氏瓶花技艺

又形成了怎样的风格?

说起插花艺术,总免不了想起“花道”这个从日本传过来的名词,但其实,中国古代的插花艺术自宋代以来到民国后的一千多年,一直是被称为“瓶花”的。

图片

“瓶花”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始于六朝佛教供花,形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成熟、兴盛于明代

图片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荆州公安县人)所著的《瓶史》一书,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瓶花技艺,将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影响至国外。

鲁迅先生说:“宏道是一个关心世道的人。”三袁”大量的书札、传记、评论、序跋、杂说,处处启人心智,发人深思,历久弥新,是中国历史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安县为百湖之县,草木丰茂,其优渥的地理位置为各种花卉提供了优质的土壤,袁氏瓶花技艺得以发展并流传至今

图片

2021年,“袁氏瓶花技艺”入选荆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位荆州市非遗项目“袁氏瓶花技艺”传承人——杨黎明,共同走进“瓶花”的世界。

图片

杨黎明的父亲从事园林工作,家中庭院一年四季花开不断,从小她便跟随父亲照料各种花草,在父亲的影响下,她对插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图片

“父亲发现了《瓶史》这本书,经常研究它,很有心得,经常会跟我讲一些插花的基本知识。”2008年7月,杨黎明正式跟随父亲杨清郎学习插花艺术。

图片

(杨黎明作品

《瓶史》提到“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插花不可拘泥于形式,有自己的理解,能反映自己的情绪,便是好的插花作品。

图片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杨黎明的不断钻研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插花艺术风格。

图片

(杨黎明作品

为了更好地推广“袁氏瓶花技艺”,杨黎明出资100多万元,在公安县埠河镇代市村办起了公安县袁宏道插花基地

图片

荆州市非遗项目“袁氏瓶花技艺”传承人 杨黎明:

建园的初衷是为我们插花提供花材。我们这里春有桃花、杏花、李花;夏有绣球、百合;秋天有菊花、桂花、腊梅……这些都是我们东方插花里常用的木本枝材。

2019年12月,杨黎明成立袁宏道插花艺术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400余人。

图片

“我们会定期开展插花艺术培训,带他们认识花材,进行野外的拓展活动。我们还在老年大学开了插花班,还有一个小小插花师的培训基地。”杨黎明介绍。

图片

图片

在杨老师这学习,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插花,也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们觉得生活很美好。

爱美之心人人都有。女士可以插花,男士也一样。随处采几枝花,在屋里就可以插,释放自己的一种情怀。

图片

“让插花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公安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培育和发展瓶花艺术产业,出台相关扶持措施,着力打造“瓶花之乡”

图片

2023年9月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公安县举办,开幕式现场,袁氏瓶花技艺以独特的现代人体花艺、瓶花艺术、花篮等多种形式丰收

图片

2023年,杨黎明荣获荆州市文化和旅游行业“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

图片

“通过非遗文化的传播、传承,带动更多人关注插花艺术,从而带动我们乡村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杨黎明说。

图片

记者:荆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谢纯、董奥
编辑:向倪僮 / 责编:谢纯 / 编审:唐万全 / 监制:邱智军
出品:荆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