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活动板房搭建!安置点直击→

甘肃省应急管理厅21日发布,积石山6.2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人员搜救工作基本结束,工作重心正有序转向伤员救治、受灾群众安置和震区废墟清理。

甘肃最大安置点实拍

大河村安置点是积石山县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安置了大河村及临近村、周边街道的受灾群众,住在那里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安置点的帐篷数量已达到230顶,目前帐篷已经实现全部通电。

12月20日,记者在大河村安置点看到,救灾安置工作井然有序。

图片

12月20日,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安置点,救灾安置工作井然有序。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图片

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安置点灯火通明。人民网记者 何萌 摄

图片

爱心企业的工作人员为受灾群众制作免费牛肉面。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图片

工作人员在布设无线网络。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图片

救援部队战士正在为受灾群众制作餐食。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图片

中国邮政的工作人员正在搭建临时邮局。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图片

受灾群众在充电站给手机充电。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 摄

积石山县第一批活动板房正在搭建

20日晚9时左右,第一批54个板房开始陆续运到积石山县的陶家村,凌晨2时左右,这里已经搭起了20多间房屋。

图片

据介绍,房子的面积是18平方米,能住4到6个人,使用保温岩棉材料建造,水电都能接入。

积石山县刘集乡党委书记马学义介绍:“老弱病残、孕妇、小孩优先考虑,然后是房屋全部倒塌的人,这些人优先考虑安置到活动板房里。”

两部门协调向震区调运生活类救灾物资

截至20日18时,根据灾区群众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需要,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已向甘肃、青海两省地震灾区调拨棉帐篷、棉衣被、折叠床、取暖炉等13.5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

图片

消防人员正在梅坡村新搭建的集装箱式彩钢板房前搬运救援物资。工人日报记者 王伟伟 摄

同时,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协调多家企业,向灾区捐赠食品、暖宝宝等救灾物资,包括30余万斤新鲜蔬菜、1.13万箱方便食品(清真)、1.1万箱面包、14.3万片暖宝宝等,有力支持灾区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置保障工作。

此外,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山东、宁夏等省(区、市)积极向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提供资金援助,调运大量生活类救灾物资,全力帮助灾区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青海救灾一线:路在打通,救灾物资陆续抵达

此次地震影响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化隆、循化3县46个乡镇419个行政村,其中民和县官亭镇、中川乡等地受灾严重。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川乡草滩村由于地震造成砂涌导致进村道路阻塞,救援力量正在紧急抢通。人民网记者 刘沛然 摄

地震发生后,青海省海东市公安、应急、消防、地震、卫生、交通等部门力量迅速集结,赶赴受灾地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包括棉被褥6200套、煤气炉150台、棉大衣7000件、行军床5450张、棉帐篷1800顶、发电机10台、照明设施20台,集中安置3县受灾群众6498人,分散安置15450人。

图片

中川乡草滩村距震中不足30公里,是此次受灾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这是草滩村安置点外。贺勇 摄

图片

临时安置点外,拉面的香气四溢。贺勇 摄

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援源源不断涌到这里。19日上午,西宁市首批救灾物资1934件(套)和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3943件运抵灾区。同一天下午,来自海东市对口支援城市无锡市的首批27吨救灾物资抵达,物资包括毛毯、帐篷、折叠床、棉被、雨衣等共计1.43万件。20日上午,来自山西省长治市、福建省厦门市的蓝天救援队带着棉大衣、棉床垫等救灾物资也已到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