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1万件老物件,你认识多少?

农耕时期的工具你认识多少?

公安县杨家厂镇

有这样一座农耕民俗文化馆

一起来感受

深藏于岁月中的农耕文明

走进公安县杨家厂镇覃园农耕民俗文化馆,琳琅满目的农耕农具和生活用品映入眼帘,犁、耙、戗、鱼篓、石磨、神龛……让人叹为观止。

图片

覃必森是“覃园农耕民俗文化馆”的创办人,收藏农耕器具距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

图片

1956年,覃必森出生在公安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他就对农耕文化有着浓厚的情结,他认为,农耕文化代表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勤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

图片

覃必森主要从事农村的政策研究工作,在农村四处奔走的过程中,他发现农耕文化正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图片

出于对农耕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心,2004年,覃必森开启了农耕文化物品的收藏之路

图片

“这是我收的第一个东西——犁,它是一个耕田工具,前面用牛拉,后面有人扶。”

二十多年来,覃必森走遍了公安县以及天门、松滋等周边县市近百个乡镇村组,收集传统农耕用具,他的积蓄都尽数投入其中。

图片

覃园农耕民俗文化馆创建人 覃必森:

他们都笑我月光族,每个月工资刚发就赶快给别人了。目前已经收集了接近1万件物品。大概花了80多万

为给后人留下农耕文明的回忆,覃必森毅然卖掉县城里的房子,在公安县杨家厂镇购买了一套民房,改造成占地面积五百多平方米的覃园农耕民俗文化馆

图片

这些看似很土的工具,在覃必森的眼里件件都是宝贝。

图片

收集回来之后,覃必森对这些物件分类整理、挑选并进行修复,每个物品都用硫磺熏蒸,杀菌杀毒,以防霉烂或虫蛀。

图片

2017年5月1日,覃必森决定将私人收藏转变为免费对外展出,已累计接待参观人员近2万人

图片

覃园农耕民俗文化馆创建人 覃必森:

花了那么多钱和精力,没有一分钱回报,很多人都说不值得。但只要大家来我这里参观感受后,能激起他们的文化情愫,这就叫值了嘛

如何将农耕文明故事更好地讲给年轻一代听,覃必森没少动脑筋。他给文化馆展示的所有农具都标上了名字和用途,以便市民了解。

图片

图片

陶艺、自拍、推磨、纺纱、打糍粑……这些体验元素,赋予了农具更多的新鲜感,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农耕民俗历史和农耕文化精髓。

图片

有的我们小时候见过,有的从没见过,虽说现在是科技现代化,但那个时候人也很先进,很聪明。

看到这些东西,感受到社会不断在进步,应该把农耕时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精神传承下去。

图片

“我还准备把它里面的一些文化细节,都写出来,借助抖音,把农耕物品展现出来,这也叫划得来。”覃必森说。

图片

虽然农耕文化正在日益远离当下的生活,但是可以借助这些农具作为载体,留存记忆,让大家的乡愁软着陆,从而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图片

当有人问到今后的打算,覃必森表示,如果荆州或公安也建一个农耕文化馆,他会将自己的藏品全部捐出去。

2023年,覃必森被评为二季度“荆州好人”。

图片

记者:荆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陈旭、范振宇
编辑:向倪僮 / 责编:谢纯 / 编审:唐万全 / 监制:邱智军
出品:荆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