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耕地问题图斑怎么整改,有哪些困难?”“这类问题图斑如何整改,要尽快恢复耕种条件。”……每到一处现场,公安县纪委监委干部都向乡(镇)村负责人详细了解情况,探讨解决方法。
结合新的形势,公安县纪委监委精准定位、牢守耕地保护红线,始终把耕地保护工作作为监督检查重点,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为着力点,以压实属地与部门监管责任为重要抓手,落实党政同责、强化工作举措,努力开创耕地保护工作新局面,2022年至今新增耕地9800亩。
聚焦责任压实。将耕地保护纳入纪委、巡察政治监督清单,督促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把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和落实“两个平衡”、违法占用耕地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逐级压紧压实责任,全县上下耕地保护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同时,有力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全面摸清存量,稳妥推进“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非耕地处置工作,按照耕地流向分类清理耕地保护红线范围内的非耕地。
聚焦案件查处。深入全县258个行政村,对乱占耕地建房、基本农田“非粮化”等情况开展“拉网式”排查,公安县纪委监委今年共查处耕地保护领域履职不力典型案件3起,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9人,形成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高压态势。并做深做实案件查处“后半篇文章”,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将问题查办与整改提升有机贯通结合,督促相关主责单位建立健全土地管理、项目监管、动态巡查、联合办案、考核考评、举报监督等10项制度机制,进一步补齐机制短板、堵塞制度漏洞。
聚焦源头管控。公安县纪委监委、县委巡察办、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组地巡”联动优势,形成耕地保护合力,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耕地网格化巡查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强化源头控制,扎紧耕地流出的纪律防线。建立问题发现与分级处置机制,对耕地减少量较大、耕地流向存在倾向性问题的,及时组织核实、处置、整改,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截至目前,已开展监督检查20余次,现场核实图斑面积近10.3万亩,推动整改问题753个,恢复应种未种耕地图斑1586块。
“要坚决落实违法用地整改主体责任,对于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要从严问责、严肃追责,全力以赴推动耕地恢复和问题整改销号,切实守好“饭碗田”,不断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公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孙煜瑶/通讯员:张旭/编辑:黄伟欣/一审:唐杰/二审:张先凯/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