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墙书写企地情

荆州采油厂党委深化党建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江汉风报道:“这块村口最醒目的位置,准备留给你们。”2月24日,荆州市荆州区城南街道花园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晓信指着一块粉刷一新的白墙,谈兴颇浓。

原来,花园村正在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墙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他们专门腾出一块位置留给荆州采油厂,主动邀请相关人员前来商量具体事宜。

乡村设计文化墙,为啥会想到石油人呢?

“主要是感谢他们这些年为我们乡村发展作出的贡献,表达不忘恩情的意思。”李晓信对记者解释道。

荆州油区目前有166口油水井,分布在长江南北两岸,涉油村组众多。近年来,荆州采油厂党委秉承“开发一方资源,造福一方百姓”理念,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与涉油村组共同养护拉油道路,建立信息同享、责任同担、困难同扶“三同机制”,落实同防安全事故、同防环境污染、同防重大纠纷、同防涉油案件“四防措施”,书写了一段段企地鱼水情的动人佳话。

“2020年疫情初期,防疫物资十分紧张,石油人克服困难,最短时间给我们送来了口罩、酒精等上万元的防疫物资,真正是雪中送炭啊!”李晓信提及当时的情景,依然感动不已。

不仅如此,该厂还组织各党支部与涉油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积极参与乡村困难帮扶、志愿服务、环保公益等活动。定期组织党员和青年志愿者帮助清理沿江护坡各类垃圾,举办“我的家乡有石油”公众开放日,邀请周边村民和学生走进井站,让他们了解采油、支持采油,实现企地共建共赢。

李晓信还记得,疫情期间,花园村2000多亩水蜜桃因为交通受限滞销,又找不到人手采摘,眼看就要烂在地里,果农心急如焚。结对党支部知道情况后,及时上报厂党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果园帮助采摘,发动社会力量帮助果农本地销售,避免村民因疫返贫。年近80岁的张忠祥、黄先凤老两口,孩子在外地打工,每逢农忙时节,石油人总会出现在田间地头,帮老人收花生、割芝麻。重阳佳节,还专门送去米、油和蜂蜜等慰问物资,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每年夏季防汛的时候,结对党支部都会组织党员突击队,利用工余时间,轮流参与村组巡堤排险工作,共同守护油区安全。”前来对接的荆州采油厂工农协调员朱庆峰介绍。

“石油人给我们办的好事有一箩筐,说也说不完。”李晓信还贴心的建议,文化墙除了安排企地共建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油气管道安全知识。

“你们想得太周到了。”朱庆峰高兴地说,这些年,村里为石油开发也出了不少力。疫情期间,因为交通不便,采油班站生活物资紧张,乡亲们纷纷采摘自家蔬菜,送给“红工衣”。

荆州油区水网密布,河流沟渠众多,安全环保压力大。去年该厂组建“油区安全宣讲”青年志愿服务队,邀请辖区派出所民警和村干部共同开展“敲门行动”,向油区周边村民发放安全提示、签订安全承诺书、招募油区卫士,许多村民踊跃报名参加,平时发现油水井运行异常,立即拨打联系电话。村里的治安巡护队行走田埂沟渠,也会留意观察管线,发现隐患及时告知班站,迅速处理,避免环境污染,“同创美好家园、共保一方平安”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如今乡村越来越美丽,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这些年石油人把我们当一家人,我们也要投桃报李啊!”李晓信的话引来阵阵笑声,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通讯员:宋为 / 编辑:严欢欢  / 一审:唐杰  / 二审:张先凯  /  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