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我们追讨了很多次都没结果,又怕打官司太费时耗力,现在用‘法院+工会’的方式签了调解协议,有了保障,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近日,在荆州区“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网上诉前调解化解了一起劳动争议纠纷,帮助17位身在外地的农民工成功拿回欠薪。
周某等17人于2021年4月通过丁某介绍到某建筑公司做工,在工地做工一年,中途有拿到一部分工资,但余下的工资多次讨要,建筑公司和丁某都以亏钱为理由拒付尾款,2022年3月,丁某给17人出具了借条共计4.1万余元,之后便不接电话不回微信,周某等17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起诉讼。
荆州区人民法院立案庭接收起诉材料后,为避免当事人诉累,切实解决问题,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决定引导17位农民工通过“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诉前化解纠纷。
工作室接到案件卷宗后,立即指派调解员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矛盾焦点所在,并通过电话、微信、短信等方式及时与17位当事人及被告逐一联系,确定了2位被告中主要责任在其中一位。
因17位当事人均在外地打工,来回诉讼成本高,为最大限度减轻涉案双方诉累,调解委员会便征求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意见,询问是否考虑通过网上诉前调解的方式进行调解。面对诉前调解,被告表示同意,17位当事人却显得有些犹豫。
原来他们此前已经与丁某及公司协商多次,但最后仍不了了之,担心调解没有法律效力。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调解员向当事人明确表示:“我们诉前调解调解结果出具调解书,生效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如果丁某没有在调解协议的限定时间内履行给付义务,你们就可以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有了这番话,17位当事人便安心多了,同意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立即启动“法院+工会”诉前调解工作机制,调解员从法律法规知识及类似案件释法说理,告知利害关系,并引导双方表达诉求、交换意见。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丁某将对欠款进行分期还款,双方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据悉,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荆州区总工会探索创新“法院+工会+N”劳动争议化解工作模式,2023年以来,共接收劳动争议案件108件,调解成功55件,调解成功率达50%,累计挽为职工挽回损失达485.8万元。
下一步,荆州区总工会将坚持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秉持调解优先理念,让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加速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升温度”。
(通讯员:董京京 / 编辑:谭润 /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 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