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荆楚文化绽放时代芳华

江汉风报道:禹划九州,始有荆州。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近年来,荆州大力保护荆楚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统筹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让荆楚文化绽放新的时代芳华。

登上荆州古城,触摸残留着历史痕迹的城墙,一幕幕历史烟云浮现脑海。荆州城墙是我国现存延续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为深入推进荆州古城保护利用,荆州市编制《荆州城墙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加快实施古城保护疏散工程,一批机关、事业单位相继迁到城外。当下,荆州市正一体推进活化古城、更新老城、建设新城,着力建设一座“城水相依、古今交融、处处皆景”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荆州市古城墙发展保护中心负责人 熊涛:对腾退的资产进行活化利用,这是我们的重点。对民宿民俗、植入文创文旅产业,特色的餐饮业务进行业态升级。让城里的居里能有有福利、让资产资源有配置力、让经济有承载力,努力打造古今辉映、今古交融、有韧性,有活力,有智慧的新古城。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荆州着力让文物“开口”讲中国故事。古城内的荆州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融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收藏保护、古建保护、考古发掘研究、遗址公园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历史类博物馆。2019年以来,荆州博物馆先后对珍品馆、陈列大楼进行了修缮与升级改造。经过改造升级,五大新展共展出876件(套)文物,其中吴王光戟、组玉佩、卜筮祭祷简等,不少都是近年荆州考古出土、首次与观众见面的珍贵文物。

小朋友 赵思雨:看到楚国的竹简,我了解了很多楚文化,觉得我们楚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度过这么多年的历史,依然能保存完整,作为楚国的后代,我感到骄傲。

近年来,荆州持续加强对木器漆、简牍、纺织品等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现有不可移动文物4081处、文物藏品20余万件(套),文物总量和等级居全国第一方阵。

荆州博物馆党委书记 郑雷:近5年,累计争取中、省文物保护专项经费3360万元,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17个,修复文物1086件/套、简牍一万余枚。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知名博物馆联合办展,实施荆楚文物“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让博大精深的荆楚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荆州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经济发展之中,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先后投资150亿元,建设以中国楚文化展示区、国家大遗址保护示范区为主要载体的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积极推进荆楚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荆州历史文化的“金名片”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金钥匙”。

利用现代科技融合创新,让荆楚文化焕发新活力、新光彩,是荆州文旅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是湖北首个大型高科技传统文化主题乐园,乐园将激光多媒体、立体特效、微缩实景、真人秀等表现手法与历史文化故事精妙融合,定制了《楚乐》、《屈原》等多个故事性与感染力交融的项目,一经推出就成为爆款。荆州市还利用现代科技融合创新,通过数字化、可视化、智慧化路径,推进荆州博物馆、楚王车马阵等展品多元化陈列展演。

宜昌游客 王莹:在方特,很多时候是润物无声的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沉浸式的浸染到各个项目当中,也是致力于传播荆楚文化。我们带着孩子出来体验,玩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感受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我觉得这个体验非常的珍贵,也非常的好。

充满文化气息的荆州,夜生活格外丰富多彩、富有情调。荆州已形成多个夜间消费区,荆州古城光影秀、荆州方特无人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让荆楚文化闪耀夜空。近年来,荆州对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建筑进行修复改造,打造出“夜经济”的新地标——沙市洋码头。有着悠久历史的沙市码头,现已建设成为集文化展示、创意工坊、旅游休闲、滨江观光、运动健身、双创空间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长江商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沙市洋码头文创园执行总经理 余波:夏季平均人流5千人次,周末日均人流达1.5万人次,活动期间日均人流达到3万人次,高峰人流达5万人次,可以说是现在荆州夜游的标志性地点,伴随着升腾的“烟火气”,点亮荆州的夜经济。

荆州还将丰富“夜游”、“夜购”、“夜宴”、“夜演”等活动,做优做强沙市洋码头、荆街、松滋市松美滋美食城、洈水运动休闲小镇等夜经济集聚区,进一步扩大城市夜间消费,让景区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

(记者:胡威虎 / 编辑:王向明 /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 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