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洪湖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无数动人心魄的革命故事曾在这里发生。位于洪湖西北部的“红色小镇”戴家场,1927年在鄂中南部特委、沔阳县委、沔南区委负责人肖仁鹄、邓赤中、娄敏修、刘绍南等带领下,打响了鄂中秋收暴动第一枪,揭开了鄂中地区秋暴帷幕。
英灵长眠红土地,巍巍丰碑映楚天。在洪湖市戴家场镇广场中央,由开国元帅徐向前亲笔题写的“洪湖戴家场秋收暴动纪念碑”巍然矗立,向世人诉说着那段革命故事。1927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为挽救陷入危机的中国共产党,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粤、赣等地发动秋收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八七会议。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湖北省委制定了详细的秋收起义纲领和计划。9月10日,遵照省委指示,鄂中南部特委、沔阳县委、沔南区委负责人肖仁鹄、邓赤中、娄敏修、刘绍南等率领暴动队员约300人,以戴家场为首暴地点,拿戴家场26保保董、大恶霸地主涂老五开刀,打响了鄂中秋收起义的第一枪,“揭开了鄂中地区秋暴帷幕”。
刘绍南之孙 洪湖市戴家场镇绍南村党支部书记刘胜:八七会议上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暴动。戴家场这个地方,革命基础很好,于是鄂中南部特委决定鄂中第一枪在戴家场打响。
作为“红五子”之首的刘绍南,出身地主家庭,幼时便勇斗乡绅,后独自赴武汉求学,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受党的委派,回到老家戴家场从事农民运动。为了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加入革命运动,刘绍南拿出全部身家,“破产闹革命”,大家都被这一举动所折服。
刘绍南之孙 洪湖市戴家场镇绍南村党支部书记刘胜:他做好了家里的工作,把田地拿出来分给当时穷苦的农民,农民受到了感动和感悟,从我爷爷的亲身举动明白了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叫马恩思想。于是我爷爷顺利建立了中共戴家场支部,建立了戴家场农民协会。
1928年7月10日,刘绍南在召开党的秘密会议时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刘绍南在狱中写下《壮烈歌》慨然赴死,以生命履行对党的庄严誓言:“铡刀下,不变节,要杀就杀,要砍就砍,要我说党,我决不说。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眼睛哪肯把敌瞥!宁死不屈,烈!烈!烈!”7月23日,年仅25岁的刘绍南慷慨就义。
刘绍南之孙 洪湖市戴家场镇绍南村党支部书记刘胜:当时的老人说,他身上没有一块好肉,他走到哪里,血就滴到哪里,但是不管李伯岩(敌副团总)的软硬皆施,我爷爷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革命思想,不动摇。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为了纪念刘绍南,他出生的村子被命名为绍南村。如今,村里建起了刘绍南陈列馆,以红色为底色,利用周边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刘绍南的孙子刘胜还在村里当起了支部书记,在讲好红色故事的同时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如今,洪湖市戴家场镇已成为湖北省重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传承红色血脉中激励人们开拓前行。
洪湖市戴家场镇党委委员 宣传委员 王涛:戴家场镇紧邻瞿家湾红色小镇旅游景点,我们依托高速公路连接线区位优势,将戴家场秋收暴动纪念广场、刘绍南陈列室、刘绍南烈士故居等红色教育基地纳入瞿家湾旅游套票,实现瞿家湾、戴家场红色旅游线路。同时还将争取市文旅局支持,将刘绍南故居,高标准、高规格扩建修复,提升红色旅游品质,继续打造红色旅游品牌,逐步擦亮“三色”戴家场镇的红色名片。
(记者:陈孝伍 胡威虎 / 编辑:王向明 /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三审:江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