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风报道:8月2日到3日,中宣部组织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荆州,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和省直媒体40多名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荆州市的景点景区、一线生产车间、项目建设现场、产业园区等地调研采风,走看荆州工业蝶变,聆听荆州古城新生的拔节声。
走进荆州博物馆,品味“上下五千年”的浓墨重彩;考察沙市洋码头,感受文化荆州的繁华不息。媒体记者们一边走、一边看,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荆州最美丽的风景、最动听的故事。
《光明日报》编辑 李菲:荆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说古城墙,荆州博物馆,还有沙市洋码头,能够感受到荆州这座古城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也让我感受到荆州确实在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从文化旅游新地标到工业经济主战场,荆州大地处处迸发生机与活力。位于临港工业园区的史丹利宜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工人们挥洒汗水抓紧施工。采访团通过看现场、听介绍、问发展的方式,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展、企业生产、产业配套、技术改革等情况,采访团一行频频点赞,对该企业在松滋蓬勃发展深感触动。
沿江而下,在位于江陵县的荆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内,总投资460亿元的华鲁恒升(荆州)项目一期即将全面建成投产,可年产百万吨醋酸、70万吨尿素、16万吨密胺单体原料。
《湖北日报》记者 雷巍巍:华鲁恒升这样一个大项目,这么大体量的项目落户江陵本来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到厂区观摩,它的技术产品都是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和要求。我们相信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是受到更多关注和瞩目。
项目工地热火朝天,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文旅活动精彩纷呈。盛夏时节,荆州大地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滚滚热潮。在为期两天的调研采访活动中,40余名央省主流媒体记者的足迹遍布大半个荆州,在实地探访荆州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文化旅游、工业经济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成效后,大家也对荆州今后的发展期待满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视频创作部记者 向爽:现在不是特别流行city walk吗?其实可以往这方面来吸引大家一起来城市漫步,也可以多做一些活动宣传,直播、音乐节等类似有利于城市宣传和发展的活动,我觉得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荆州,了解荆州,来到荆州旅游。
《工人日报》记者 李逸萌:今天的采访过程中,有很多记者交流觉得,荆州其实是一个低调的城市,但是它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前的工业其实也是有着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这样的区位优势下,我们可以在文旅融合方面进行更大地发展,让更多人来了解荆州,发现荆州的魅力。
《湖北日报》记者 雷巍巍:荆州是宜荆荆都市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希望在产业同链包括长江黄金水道的共同利用这一块,可以和都市圈内的城市进行更多合作,来推动咱们黄金水道的效益最大化。
采访团记者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利用自身平台优势,以宏观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变化的视角,深入挖掘提炼荆州市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好荆州故事,让更多人关注荆州。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迟瀚宇:这个城市不仅景色优美,而且有特别多丰富、特色的美食,这回不仅我是作为中新社视频记者,分社的文字记者都来了。也相信我们的报道肯定会结合文字和视频,结合我们中新社的优势来做好这次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视频创作部记者 向爽:我们肯定是要做一系列的短视频,通过各个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去,通过我们的央视频来展现所有我觉得特别好的点,如果有机会再有这样的类似更长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们可以一起策划更多大型的项目来做一些直播活动。
(记者:胡威虎 图片来源:荆州日报社 孙杨 编辑:朱佳敏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三审:江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