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孩何花应该想不到,她的一次创业经历会在网上掀起波澜。
今年4月,放弃白领生活的何花在武汉开办了一家名为“大餐社区食堂”的社区食堂,众多媒体蜂拥而至,视她为“流量密码”。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
因为她的学历——据网络媒体报道,她是“中国传媒大学应届硕士生”。放弃高薪工作来开食堂,特别有反差。
因为与热点误打误撞——张雪峰“打晕不报新闻学”事件,让网友笑称:在顶级学府学习传媒的何花,应该也觉得学新闻无用,所以才来跨行创业。
7月15日,待事件发酵冷静些后,长江云新闻记者用“三个关键问题”对话当事人何花,从她的角度来看待这次引发舆论大讨论的创业经历。
网传你是新闻专业的硕士?
网上热搜出来时,何花也觉得无奈:“为什么中传毕业的就一定是学新闻传媒的?”
“我本科学的是教育,”何花非常简要地概括了自己这段经历,“后来工作了一段时间就到中国传媒大学学工商管理。”
由于网络自媒体铺天盖地的转发宣传,网友们“默认”她是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且非常会搞宣传——“这就是张雪峰说要把高考报新闻专业打晕的原因吗?”“你开食堂就上不了热搜,人家传媒硕士白念的吗?”
对此,何花哭笑不得:“张雪峰那个热搜我看到了,但这真的是误解,我没系统性学过新闻,也没拉媒体来宣传。只是一次创业罢了。”
干社区食堂风险大吗?
“创业肯定要做市场调研,目前的风险还算能承担。”
创业前,何花和合伙人邹奎对社区食堂做过调研,发现社区食堂失败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食材浪费严重,成本高;二是很难从外卖和餐馆手中抢夺客源,特别是年轻人。
与食堂所在的马湖社区一墙之隔的,就是武汉创意天地产业园。“产业园里年轻人很多,要是能吸引过来,食堂就不愁生意。”何花说。
通过调研,再结合自己的承载能力,何花决定不走传统快餐店模式,每天推出的菜肴数量限定在4个,另外有一份汤、一份凉饮。
“而且我们除了不断研发菜品外,还有个亮点是在定价上。”
记者看到墙上的价格牌,采用了区分制——两荤一素的套餐,社区老人收10元,普通食客收15元。“虽然10元一份有点亏成本,但是做口碑,算是回馈居民了。”
记者初步估算,食堂每天来自美团和饿了么平台的外卖订单有百余份。12时30分左右,食堂当天所有饭菜基本可售罄。
随着网络热度的发酵,很多食客远道而来。家住黄家湖的王女士说,看到新闻推送就来尝尝,没想到针对老年人的10元套餐挺实惠的。
客源来了,新商机也来了。在沌口经济开发区运营一家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汪先生,赶来“学习取经”:“我们也在谈社区食堂的项目,想看看这两个高学历年轻人有什么创业理念。”
硕士开食堂,考研当大厨,亏不亏?
“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也不要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
对于网友“硕士开饭店,大厨去考研”的辣评,何花如是回应。
本科毕业后,何花也不是没找到过高薪工作。“一万五左右的月薪,”她笑称,“这可比我现在创业初期赚得多也赚得舒服了。”
为何创业?何花在跟各路媒体聊的时候也重复多次了:“以前工作忙,吃的都是重油重盐外卖,再加上家里人都在经商,很难吃到家常菜。所以想开社区食堂,让大家吃到新鲜健康的午餐。”
这是创业初期缘由,但真正能驱动这个“90后”女孩的,是她对社会结构的认知。曾在“三农”领域工作过的何花,她对事业的规划,应该远不止“大餐社区食堂”这两眼灶、十几平米的平房。
社区食堂有个小目标
正如网友们在讨论中呼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逐年加剧和社区老人空巢率增加,政府在力推社区食堂公益事业。”
近期,她准备在社区的支持下,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发动更多社区居民的力量和智慧,在食堂右边的空地上开辟出专门的就餐区,打造更具规模的社区食堂;远期,她准备开“三农”直播,对接绿色生态农副特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