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毕业后
他在外闯出了一片天
如今
却选择回到家乡
他为什么会这么做?
返乡后
他又做了些什么?
吴连喜,今年47岁,常年在外从事企业管理、企业营销等培训工作,积累了大量人脉资源。
2020年,吴连喜回到家乡——监利市黄歇口镇三潭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家乡得到发展。
要想村民生活的更好,解决基础设施是第一步。
村里有条淹水的路,杂草丛生,无法通行,吴连喜前后拉了八十多车砖渣把地面垫高,又用推土机反复平整地面,现在,这条路已经恢复畅通。
监利市黄歇口镇三潭村村民
吴立兰:
原来很深的水,根本走不了,现在可以开车通过了,比原来好多了。
他注意到村里家家养虾,用电需求巨大,为了保障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吴连喜向相关部门申请增加变压器、布标准电线杆。
出生在革命烈士家庭,从小听着奶奶讲的红色故事长大,爸妈也用自己的勤奋、善良给他做出了榜样,受家庭氛围影响,吴连喜也总是想着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回乡之后,吴连喜每天都在为家乡发展忙碌地奔走。不仅要解决基础设施问题,更要带着大家致富。
以前,黄歇口镇三潭村土地分布零散,效益并不乐观。吴连喜想到,只有规模化种植,才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流转全村零散土地60多亩,改变过去单一的生产和种植模式,第一季机械种黄豆,第二季种雪里蕻,预计每亩可增收800-1000元。
吴连喜还号召大家改变环沟养虾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平田养虾,水产养殖和水稻种植的面积得以增加,每年预计可增收1-2万元。
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笑容越来越多,吴连喜打心底里高兴。
监利市黄歇口镇三潭村村民
吴先忠:
吴连喜回来之后,带我们搞平田养虾,水稻和虾子的产量都可以提高,老百姓很认可,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毕业于武汉大学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的他,凭借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还想在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他心里早已有了计划:建设古渊文化广场,同时,利用三潭村丰富的水资源,打造水上娱乐项目。
吴连喜相信,三潭村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成为致富村、幸福村。
来源:荆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匡月晴、范振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