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区马山镇:村级发展顾问团 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荆州区马山镇地处荆州市西北边陲,于“宜荆荆”城市群交汇处,作为江汉平原传统的农业乡镇,有近一万名马山人在外工作、学习,其中不乏学术型人才、企业高管、成功商人等优秀人才。为吸纳在外成功人士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马山镇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柔性引才理念,指导村(社区)聘请在外能人为荣誉书记、发展顾问,组建乡村发展顾问团。近年来,14名荣誉书记、46名发展顾问提思路、捐资金、带项目,助力家乡发展,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坚守初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马山镇作为湘鄂西革命老区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这里农业、渔业资源丰富,鱼米之乡涵养了马山民歌文化、砖雕文化。

弘扬红色文化。郭代洪是蔡桥村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担任多年的村干部,任职村支部书记近15年,现在是蔡桥村村级发展顾问。郭代洪是土生土长的蔡桥村人,小时候就常听父辈们讲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在他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蔡桥是革命老区,1928年诞生了中共地下党组织,有数十名共产党员和近百名游击战士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68年4月,蔡桥革命烈士陵园修建完成。2022年,蔡桥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修缮一新,新建场馆300平方米,陵园面积扩大近3倍,陵园周边的花园草地、沥青大道等不断完善,吸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前来瞻仰悼念。

退休之后,郭代洪主动要求担任蔡桥革命烈士陵园的义务讲解员。只要有人来参观,郭代洪都会热情接待,家里人也非常支持他。5年多时间,郭代洪平均每年接待前来蔡桥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红色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党员干部、中小学生、部队官兵、公安干警、社会团体、居民群众等300多场次、2万余人。同时,他还帮助收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协助拍摄了《高声彰声义》等红色宣教片,成功申报蔡桥革命烈士陵园为市级党员共享阵地。

传承民歌文化。马山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是荆楚文化的一块瑰宝。“喇叭调”“伙计调”“嘚嘚调”“叮当调”“哦嗬调”五大调和五句子歌更是闻名遐迩,被誉为荆州民歌的摇篮,曾唱进过北京中南海。

在村级发展顾问的建议下,马山民歌传承训练基地在马山镇枣林村建成,基地作为枣林村马山民歌队排练训练场地,也是马山镇唯一村级传承训练基地;现在的马山镇枣林村民歌队已成为马山镇传承和弘扬马山民歌的中坚力量。自编创作如《民歌三曲唱扶贫》《马山民歌唱起来》《马山我亲爱的家乡》《放牛歌》《水里照的都是栽秧人》等一批优秀的马山民歌曲目,唱出了新时代马山的风俗民情,展现了人民美好幸福生活,更是宣扬了我党一心为民的优良传统,得到各级领导赞同。

传承砖雕文化。2019年,蔡桥村发展顾问肖山回乡后,通过大量走访,深入了解马山镇的红色革命事迹,整理了大量的革命烈士的资料。一方面,为蔡桥的红色事迹做了充足的资料保存,另一方面也为以后蔡桥的红色遗址的修复、红色文化旅游项目,以及用传统建筑技艺改造蔡桥人居环境等蔡桥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充分的准备。

近年来,肖山根据前期大量的调研,立足蔡桥村传统文化,结合一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技能优势,参与到32户“一户一景”庭院景观打造中来。肖山运用自身技能,将青砖烧制雕刻工艺融入庭院景观打造中来,形成了独特的庭院景观。

在肖山为代表的一批村级顾问的带领下,马山镇蔡桥村村民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意愿不断加强,在建设过程中,村民自愿提供公共装饰老物件60余件,为“一户一景”庭院景观打造献计献策、出工出力。

情系桑梓,支持文化阵地建设

2022年底,马山镇确定了“老区红色+”党建特色品牌的打造,鼓励各村(居)在文化阵地建设上积极争取村级发展顾问的支持。

2023年伊始,马山镇蔡桥村结合村级发展顾问们的建议,优化了村庄发展规划,为把发展蓝图变成实现,蔡桥村“两委”将年度任务清单化,设定完成日期、发展顾问联系人。其中,第一件事就是扩建蔡桥烈士陵园,随着群众对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不断提升,前来烈士陵园参观、祭祀的群众逐年递增,现有的活动场地、纪念馆面积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说干就干,蔡桥村“两委”干部们在与设计公司对接,完成扩建方案的过程中,广泛听取村级发展顾问们的意见和建议,经过预算,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后,还存在33万元资金缺口,在马山镇党委的指导下,蔡桥村积极与村级发展顾问团联系,号召以村级发展顾问为主的乡贤们为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出资出力,村级发展顾问积极响应,发挥自身优势。武汉海康威视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都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杰峰捐资10万元,四川佰玖世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正捐资8万元,肖友科个人捐资5万元,湖北郢都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捐资10万元,共计捐资33万元。

改扩建后的园区面积达8100平方米,新增展馆面积302平方米,经过半年的工期,目前烈士陵园展馆主体建筑和园区扩建已完工,展馆内部装饰装修将于6月底完工,届时蔡桥革命烈士陵园将以全新的面貌向大家展示,为马山镇走好“老区红色+”发展之路赋能。

返乡创业,直播带火乡土产业

近年来,马山镇双杨村在村内发展优质稻、大球盖菇、稻蛙连作等产业,实现了乡村产业的良好发展。年初,在驻村第一书记、发展顾问王中同志的建议下,双杨村种养殖大户毕成彬一行先后到襄阳、荆门、松滋等地考察土鸡规模养殖技术,产业发展成型后,为拓宽销路,邀请三名毕业大学生,一道开启网络直播带货。

刚开始,毕成彬带着三名回到乡村的大学生,摸索着尝试每一个风格的短视频拍摄,到现在略有苗头的视频框架,每天都在讨论、总结如何让视频拍得更好,让更多人看见双杨、了解马山。短视频数据由刚开始5%,4%的完播率和40%,50%的两秒跳出率,到现在30%,50%的完播率和52%的5秒完播率,现在有些视频最高甚至有上十万的浏览量,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进步。

直播初期,由于设备的限制,只能在鸡棚里直播,卖土鸡、土鸡蛋、大球盖菇。每场直播结束,衣服都已被汗水浸湿,但他们每天的直播仍然饱含激情,只因他们对乡村振兴这份事业的热爱。

面对从零开始的直播,避免不了来着网络的质疑,但是凭着几个年轻人两个多月的执着努力,从刚开始每天只有一两个订单,到现在每天有近百个订单,日成交金额达到2000余元。

下一步,马山镇双杨村将进一步探索乡村土特产直播带货模式,将更多的优质农副产品,如土鸡、土鸭、土鸡蛋、菱角、莲藕等搬上直播平台,在为市民提供优质农副产品的同时,助力乡土产业发展。

一心为民,助力和美乡村打造

马山镇联山村充分发挥村级发展顾问团的独特优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对村里的产业进行分析研判,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发展符合群众意愿的产业。围绕全村虾稻种植、优质苗木精养鱼池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帮助村理清发展路子,制定发展规划,因村制宜发展致富项目。同时,鼓励有经济工作经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联山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办、领办发展项目,推动人才回乡、资金回流,发挥致富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这不仅仅是一个职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联山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荆州区新生村环城加油站总经理李义华被选聘为联山村集体经济“发展顾问”时说道。其本人捐赠100万元积极参与联山村一组范家老湾人居环境治理,为该村打造和美乡村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组级道路扩宽、居民点房屋洗面整容、栽种绿化观赏树木、修建休闲娱乐的健康广场、改造湾子林及堰塘及一系列基础设施配套,实现了“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道路畅、天蓝地绿、水清鱼肥”靓美风景,将联山村一组打造成宜居、宜游、美丽、健身于一体的高标准美丽乡村示范小组。

马山镇联山村集体经济发展顾问董清松对自己被选聘为村级发展顾问感到十分自豪,“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能以这种方式为村里做点事,我十分高兴,一定会多与村干部、群众沟通,积极作为,为村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辜负群众的期待和组织的重托。”董清松坚定地说道。

董清松生于1988年11月,现在联山村六组办加工厂,任马联米业老板,他关注“三农”工作,热爱家乡,热心公益事业,奉献精神强,能为家乡发展建设提供政策、项目、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支持和帮助。

2023年伊始,马山镇党委书记王宇明带领班子成员拜访了许多村级顾问,争取了村级顾问的资金支持、人力支持、信息支持,推动村级发展顾问制度落到实处、走到深处。下一步,马山镇从“精准识别辨人才、明晰职责重实效、健全机制优服务”三个方面同时发力,确保村级荣誉书记、发展顾问选得准、用得好、留得住,为荆州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贡献马山力量。

(通讯员:周亚鑫 编辑:黄伟欣 一审:唐杰 二审:张先凯 三审:江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