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湖北布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4月24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湖北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开斌就近年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如何推进突破性发展的问题答记者问。

周开斌介绍,湖北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发挥湖北汽车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为重点,建设全国汽车产能基地。近年来,我省汽车产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全力“在奔跑中调整呼吸、在超车中变换赛道”,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面开启加速跑模式,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成效:

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2年,全省规上汽车企业1578家,整车企业25家、汽车产量190.6万辆,营业收入6922.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12.9%。“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3个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之一。

二是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去年全省新能源整车企业增至19家、新能源汽车产量29.3万辆,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增幅7.5个百分点。已建成动力电池规模91Gwh,基本形成“电池基础原材料生产—关键部件制造—电芯制造、模组封装—废旧电池循环再利用”上下游贯通的全生命周期循环产业链。东风本田、猛士、上汽通用武汉基地等一批新能源整车项目加速推进;一批新款新能源汽车发布上市。

三是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湖北省在车规级芯片、自主控制器、智能驾驶等领域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已形成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的IGBT集成封装、多合一电驱动总成、高效扁线电机等生产能力。东风公司掌握了燃料电池全技术链能力,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量产。

四是推广应用展现新气象。截至今年3月,全省建成公共充电桩超过10万台,公共领域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36万辆。武汉入选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襄阳获批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下一步,我们将布局新赛道,跑出加速度,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第一,盘存量、促转型。积极推进传统燃油车企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支持符合条件的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产能利用率低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落后的传统燃油汽车企业,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

第二,抓增量、壮集群。积极争取引进国际高端知名整车和国内优势车企在湖北投资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的“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原创性研究、系统化开发、模块化制造、集成化供货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产业集群。深化“光谷”“车谷”双向联动,鼓励汽车与电子、软件、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跨界协同发展。

第三,促创新、强弱项。实施“车规级MCU与专用芯片,以及控制器研制”等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复杂环境融合感知、信息物理系统架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双极板、催化剂、质子交换膜和关键部件空压机、循环泵。

第四,搭平台、拓市场。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供应链,组建湖北省汽车供应链平台公司,提升重要产品供应保障能力。统筹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检测基地。推动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建成全国领先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基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