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还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每个人都有很多面,甘辉芳也不例外。

爱人眼里,她是“公益狂人”;女儿眼里,她是 “忙碌妈妈”;帮扶对象眼里,她是“甘姑娘”“甘妈妈”“甘姐姐”;同事和蓝丝带会员眼里,她是“铁人”“马大哈”“甘哼哼”。

这些不同称谓的由来,都是因为她心爱的公益事业。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甘辉芳的多面人生。

01

生活中的“马大哈”

甘辉芳的抖音签名是“做能做的事,发能发的光。”她的抖音头像是“人民至上”四个字。翻看她的朋友圈,总是在做公益。

图片


图片


老人的生日、孩子的衣服、协会的项目、交办的任务、单位和协会大大小小的事务,甘辉芳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就是这样一个细心的人,没想到在生活中,却总是大大咧咧,丢三落四。

图片

她有一个外号叫‘马大哈’,丢钥匙、丢手机,那是经常的事。”说起自己熟悉的甘会长,蓝丝带志愿者协会理事袁华眼泛泪光。他说,虽然甘会长在生活上是“马大哈”,对待公益,她比任何人都细心,“我们协会帮扶的人成千上万,他们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家庭状况,随时随地问甘会长,她张口就能回答出来。”

图片

▲甘辉芳与女儿合影

甘辉芳还有一个绰号叫做“甘哼哼”。“哼”,在公安方言里是用请求的语言得到帮助的意思。

甘辉芳想千方,设百计,为帮扶对象“哼”来物资和资金,争取到帮扶政策。“蓝丝带”成立五年多来,甘辉芳先后募集资金和物资共计价值400多万元。

图片

袁华说:“我们协会是一个公益社会组织,没有经济来源,这些钱都靠甘会长在外面哼,凭自己跟别人之间的感情讨过来的,所以我们跟她取的绰号叫‘甘哼哼’。”

熟识甘辉芳的人都知道,她的手机堪比热线电话,每月的话费近千元。她的包包里,长期装有现金,以方便随时随地为生活困难的老人和小孩提供帮助。

图片

甘辉芳每年花在公益里的资金,除了自己的工资,还有丈夫吴刚默默地支持。“做公益从内心来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这种奉献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在吴刚眼里,妻子甘辉芳是心存大爱的人,长年在外地工作的他,每年都会打给甘辉芳十多万元,支持她的公益事业。

02

公益活动中的“铁人”

家人的支持、团队的力量、社会的关爱,更加坚定了甘辉芳投身公益事业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3月,甘辉芳在帮助留守儿童的途中,不慎跌下陡坡,左腿骨折,植入钢板,但这也没有使她放慢公益的脚步。

图片

2020年疫情期间,在转运防疫物资时,她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腿伤:装货、卸货、转运……总是冲在最前面。有一次,他们3个人、两辆车,拉回了17000个口罩、300件防护衣、10件消毒液、50桶消毒粉。

一次搬货时,甘辉芳突然晕倒在路边。同伴把她摇醒,才知道她多年未犯的低血糖毛病被引发了。她吃了几颗随身携带的糖果后,没多休息,又开始搬货。志愿者担心她的身体,她却轻轻一笑说:“我是运动员出身,身体是铁打的。”

图片

“铁打的”甘辉芳不知疲倦地奔忙着,但她的身体早已拉响了警报。2018年,肠梗阻;2019年,腿摔伤;2020年,低血糖;2021年,脑梗;2022年8月,又出现了急性心梗,当时,医生再三叮嘱三个月后一定要到医院复查,约定的时间就在11月21日。

11月21日凌晨,甘辉芳没有等到去医院复查,就永远离开了我们,就在她走的前两天,她还组织了6场公益活动,并马不停蹄地亲自跑了4场。

图片


图片


她就是这么一个忘我的人,为了公益可以忘掉自己的病痛;她就是这么一个把公益融入血液的人,没有人生而无畏,但她愿意为梦想付出一切。

甘辉芳的一生,就如同她的名字

甘于奉献,光辉芬芳

她用实际行动

向我们诠释生命的伟大

不在其长,而在其宽

荆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卢艳、徐欢欢、徐雪晴、刘畅、廖梦,公安台杨飞,通讯员夏峻、王文初、颜石
编辑:陈旭 / 责编:谢纯 / 编审:唐万全 / 监制:邱智军
出品:荆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