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凌晨,甘辉芳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她大善大爱、无私奉献、舍我忘我、执着敬业的精神,散落人间,影响着千万人。就像甘辉芳将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院长刘德芬作为偶像一样,她自己也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偶像,照亮大家前行的路。
我们继续讲述甘辉芳的故事。
PART
她将自己炼成“活地图”
公安县急救中心二楼的一间办公室,披在椅背上的工作服,没来得及叠的被褥,桌子散落的三七片和未拆封的速食馄饨。一切陈设都如往常一样,唯独缺少了主人的身影。
2015年12月,作为业务骨干,甘辉芳调入刚成立四个月的公安县急救中心任调度员。主要负责接听医疗紧急求助电话并调度救护车。
为了让调度更精准科学,甘辉芳在下班之后,走遍全县16个乡镇所有村居,硬是把自己训练成了公安县的“活地图”。
“每一天她都是单位上到得最早的人。”公安县急救中心主任张平回忆,急救中心每年要派出车辆11000多次,累计救助病人7万多次,甘辉芳分管调度工作7年,至今为止都是零投诉,满意度百分之百。
在遇到大型事件,突发事件的时候,只要已接到电话,甘辉芳就会赶到中心,亲自指挥整个调度工作。
给大凉山“大写的爱”
工作的繁忙并没有影响甘辉芳从事公益事业的热情,2017年,“蓝丝带”志愿者协会成立后,甘辉芳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组织公益活动,常年奔波在关爱困境儿童和孤寡老人的路上。
她视孩子为己出、视老人如父母。她让鳏寡孤独者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让困难学生重返校园。5年来,她先后组织多场爱心帮扶活动,募集资金和物资共计价值400多万元,受助对象达万余人次。
2018年,甘辉芳收到了一位网名“竹青”的扶贫干部写来的求助信。信里描述了凉山布拖县彝族村孩子们的困境。
甘辉芳迅速向县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股进行汇报。得到肯定答复后,又立即制定详实的帮扶计划。
2018年5月12号,协会与公安县实验小学共同募捐了几千件冬衣、几千册图书和几百件玩具,购买了价值2万多元的桌课椅,满满5大车物资,不远千里送到了大凉山的孩子们手中。
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甘辉芳一直和“竹青”保持联系,对大凉山300多名困境儿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跟踪服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21年5月,甘辉芳还专程前往布拖县乐安镇补莫村小学,去看望在校师生。
孩子们亲爱的“甘妈妈”
力量越强,责任越大。今年2月,蓝丝带志愿者协会负责的“自强学堂”项目正式开启。“蓝丝带”将服务重心向最基层下移,侧重对儿童自我能力建设的提升,弥补家庭教育能力的不足。
11岁的李同学,家庭困难,性格孤僻,甘辉芳经常找她谈心,在“自强学堂”的每次活动都邀请他来参加,现在小李同学变得非常活泼,和甘辉芳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留守儿童小龙,志愿者第一次见到他时手臂上刺满了纹身,一谈到他爷爷就直摇头,为了打开孩子心结,蓝丝带志愿者协会的专业心理老师隔几天就到家里陪他,交心谈心,让他从一开始抵触参加“自强学堂”到后来积极参与,并洗掉身上的纹身。
“自强学堂”项目开展以来,许多留守儿童在蓝丝带志愿者协会的帮助下,走出了心理阴影,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成绩,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孩子们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大变化。
每个周末,只要协会开展活动,孩子和家长们就会早早等在村口,去迎接他们最亲爱的“甘妈妈”。
目前,公安县9个“自强学堂”共开展189场次“安字号”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惠及542个儿童。
就在离世的前一天,甘辉芳还为困难儿童送去了冬衣,组织公安县夹竹园镇三忠桥村“自强学堂”的33名留守儿童与远在天南海北的打工父母“云团聚”……
用平常心做不平常的事
用涓滴小爱凝聚人间大爱
甘辉芳和“蓝丝带”彰显了慈善之美
传递了仁爱之心
用向善的力量
诠释着世间真情
请输入验证码